多彩的弦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彩的弦音

多彩的弦音   摘要:在 中国 弓弦乐器的传播中存在着乐种比例失调的现状,有不少种类的弓弦乐器传播范围越来越小。弓弦乐器是一个大家族,单亚洲就有着很多各异的形制,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圆柱形共鸣箱一类的弓弦乐器。   关键词:圆柱形;弓弦乐器;多样化; 传播      提及弓弦乐器人们总是能够立即想起“二胡”以及乐曲《赛马》,曾经在一次为非 音乐 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音乐鉴赏课上我提问学生“你们能举出哪些我国的弓弦乐器?”大部分同学很快的回答“二胡”,不一会又有人回答“京胡”,我继续问“还有吗?”一会后再一位同学回答“马头琴”,之后课堂一片安静,一百多人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弓弦乐器的认识仅限于“二胡”。在我们身边学习二胡的孩子越来越多,却也鲜有见到学习板胡、京胡、马头琴等弓弦类乐器的。弓弦乐器是一个大家族,在亚洲有着很多各异的形制,亚洲的弓弦乐器其基本特点是由一个共鸣箱和一个琴颈组成,演奏的时候将琴颈垂直把持在手中,用弓来演奏。如果按照共鸣箱的形状可分类为:圆柱形、半球形、球形、盒状。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中国有盒状共鸣箱的马头琴,也有   半球形共鸣箱的板胡,但流传最广的还是圆柱形共鸣箱一类,如二胡、高胡、京胡等。      一、乐器的形成      我国圆柱形弓弦乐器大约于公元四世纪就出现了,是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奚族所使用的乐器,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我国弓弦类乐器的产生很可能与阿拉伯的列巴布(一种弓弦乐器)有着一定联系的,由阿拉伯经过中亚首先传入了我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奚琴的形制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融入弓弦乐器的擦弦特征而产生。当时的奚琴和今天的二胡在形制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奚琴的两弦轴的装置方向与今天的二胡相反,不用千斤,琴弓用竹片制成。唐朝末年,一部分奚人西迁妫州,将他们的乐器也一并带来至中原汉族。在唐代胡人使用的乐器统称为“胡琴”,拉弦乐器则称为“奚琴”。   奚琴在宋代称为“稽琴”,并加入了宫廷乐队的编制,常用于宫廷宴乐中。据说当时宫中因避忌使用胡名将奚琴改称为“稽琴”。宋代晚期,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以马尾作为弓毛拉弦擦奏。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有关学者认为,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正值宋代末年。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又是由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所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 发展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代时奚琴的名称易为“胡琴”,这时的胡琴已不是对所有胡人乐器的统称,而是专指胡人的拉弦乐器——奚琴,“胡”是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元代开始,大部分拉弦乐器已由原来的竹片弓改为马尾弓,同时随着乐器传播范围的扩大,奚琴的琴首也开始出现龙头、猴头和马头等多种式样。   明代的嘉靖年间,胡琴中又进一步的出现了用以固定弦长的“千金”。在公元1522年尤子求所作的一幅名为《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可以看到二胡在明朝的形状,卷颈龙首,马尾弓子夹在二根琴弦中,站立演奏,琴弦上固定有千斤。至此,形制与今天的二胡非常接近。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二、乐器的流变      明清时期,各地方民间 音乐 、戏曲音乐纷纷开始兴起,这为弓弦乐器多样化的 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各地方音乐的影响下,胡琴演化出诸多的变体,几百年间陆续出现了江南丝竹中的南胡,福建南音中的二弦,蒙古族民间音乐中的奚胡,京剧中使用的京胡,河南坠子中的坠胡,淮剧中使用的淮胡,广东音乐中的高胡,湖南花鼓中的大筒,京韵大鼓中的四胡,川剧中的盖板子,壮剧中的马骨琴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南胡:江苏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小型民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南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胡也就是今天所最常见的二胡的前身,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琴弓、千斤、琴码等部分组成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的特点,发出的声音富于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京胡:18世纪末,随着 中国 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音色刚劲、嘹亮。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琴杆、琴筒不断加长。   坠胡:是河南坠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又称坠子、坠琴,一般认为是在弹拨乐器三弦的基础上加上弓弦乐器的琴弓变化而来,形制特点是琴身长、把位大、有指板,其发音接近人声,并带些许“鼻音”的感觉。   高胡:琴筒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音色明亮、清澈,犹如女高音,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著名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