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选填志愿的考量与做法-前镇高中.doc

参、选填志愿的考量与做法-前镇高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选填志愿的考量与做法-前镇高中

101學年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選填志願的考量與做法 摘自台北市教育局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選填志願輔導手冊 一、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考試入學分發」所牽動的影響 基於大學招生自主與多元選才理念,目前大學各校系自訂指定考科採計數與加權比重,使考生得自由選考科目,不因其高中選課偏重自然組或社會組而受限,因此,選填志願突破傳統類組的限制。 各大學音樂、美術、體育相關學系統一採用聯合術科考試成績,術科列為指定科目考試採計考科,符合一試多用原則,可免考生到處應試的困擾。 目前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只公佈各校系採計考科加權後最低錄取總分,因此考生本身分數結構、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檢定門檻、考生志願校系排序個人化等因素影響,已沒有相同的基準點可供對照或比較,坊間所謂落點預測的說辭,將自成嚴重的誤導。 指定考科每一科相對排名,可作為考生在選填志願時的重要參考,也就是考生將相對排名較佳的考科與校系採計考科作對照,可作為錄取機會與考科能力適合度的指標。所以,依考科的相對優勢取代總分排行來選志願,將是選填志願的趨勢。 因應志願排序的個人化,考生選填志願的探索時間勢必提早,才不致於在選填志願的關鍵時刻,迫於時限而匆匆填寫。因此,高中階段的生涯探索及規劃相對受到重視。考生應積極善用學校輔導室的資源,以尋求個人生涯規劃的協助。 選填志願宜善用客觀環境資訊,如:「漫步在大學~大學校系查詢系統」、「大學網路博覽會」、「大學選校互動系統」、「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等網站及分發會提供的「登記志願練習版及單機版」都是選填志願不可忽略的重要工具。 二、 不變的選填原則 選填志願時,考生宜根據個人(含興趣、考科能力、人格特質、價值觀)、環境(含社會評價、家庭因素、經濟考量、學校地點)、資訊(含學系學習內容、未來產業趨勢、大學院校特色)等因素作整體考量。 善用自己的優勢能力與考科組合,讓自己的大學學習更順利。 找出的校系志願,應儘量結合個人優勢、生涯志趣與產業需求,把自己擺在正確位置,開創屬於自己的生涯。 選系為主:善用「大學學系探索量表」與「大學中心興趣量表」等結果,以自己感興趣的學群、學類為主要選擇對象,擴大選校範圍,排除對某些學校先入為主的成見。 選校為輔:善用「學系交通網」,將自己喜歡、中意的學校內,學習領域相通的學系也納入考量,給自己更彈性寬廣的選擇空間。 三、 完整的選填志願歷程 考生填寫的志願數最多為100個,面對千餘個校系,難免心慌意亂,建議考生的選填歷程宜分為以下階段進行: 階段一【過濾學測門檻及初步篩選理想校系】 本階段探索重點為考量個人興趣、能力、特質、生涯志趣與價值觀,過程中可參考在校之模擬考成績,於下載「登記志願練習版」,模擬個人考科相對優勢,進行探索,進一步篩選出100個心目中之理想志願校系。 查詢校系分則資料,以瞭解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未達目標校系檢定之校系。 對於不甚清楚之校系應及早進行探索,協助個人在考前設定升學目標,以避免選填志願時的慌亂。 請留意101學年度新增及更名校系(參見「10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登記分發相關資訊」) 可參考網站或資料如下: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http://.tw/index1.htm)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校系分則查詢系統、學群學類查詢系統(http://.tw/colleges.htm)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登記志願練習版 (http://.tw/bulletin.php) 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http://.tw)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http:.tw/) 漫步在大學~大學校系查詢(http:.tw/search/) 大學網路博覽會(http://.tw/) 大學選校互動系統(http://.tw/) 階段二【聚焦目標校系,充分蒐集資訊】 運用階段一所列各網站,蒐集相關資訊,如: 歷年指定科目考試各科成績五標標準 新增及更名校系一覽表(請參見「10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登記分發相關資訊」 大學各校系之招生名額(請參見分發會網站或「10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登記分發相關資訊」) 去年及今年單科及考科組合之累計人數,以瞭解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相對位置(去年單科及考科組合之累計人數請參見大考中心及分發會網站,今年單科及考科組合之累計人數請於7月19日之後參見大考中心及分發會網站) 再次進行探索與澄清: 使用「登記志願練習版」,查閱自己選考科目是否符合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簡章中欲選填校系的條件與規定。 針對「大考中心興趣量表」中提供之興趣代碼及「大學學系探索量表」適配之系群,再做學類、系群及學系進一步了解與探索。 思考自己在志願選填及排序時,比較重視的是什麼,也可以先和家人討論,澄清跟選填志願有關的價值觀之考量(如冷熱門校系、未來職場發展趨勢、選校或選系、學校地點遠近…) 有空先到各大學參觀走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