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诗中国形象的研究范式_曾繁健
DOI:10.13265/ki.jxlgdxxb.2013.02.021
第 34 卷 第 2 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Vol.34, No.2
2013 年 4 月 Apr. 2013
文章编号:
2095-3046(2013)02-0084-05
英诗中国形象的研究范式
曾繁健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
摘 要:在质性研究 理论 的框架 指导下 ,以观察 法、次级资料 法等手段 ,对有 关英诗 的质性 资料展
开叙 述性 的分析 ,逐步归 纳 出同质现 象 ,建立英诗 中国形象的范式概 念 ,并从 具体的英诗 语 言数
据 中推 断与论证 这 些范式 的存在 ,即 :乌托邦 的 中国形象、意识形 态化的 中国形象和褒贬 并 生 的
中国形象等 ;但 一 首英诗 并不 必然只能 包含 一种范 式 ,而是 两种 甚至 多种范式 的杂合 并 生 ,它们
历史性地 变动 不居 ,反 映 了中“英 ”之 间的参 照性确认 与文化对等之 下的文化利 用。
关键词:英诗 ;中国形象;范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H319 A
一、 引 言 单,散落性的诠释或者感悟性的批判较多,狭隘民
族主义的特征明显。而本文就是要以跨文化形象学
在中国,有关英语文学作品中国形象的研究最 为理论,在质性研究的框架指导下,推导并实证英
早可以追溯到 1928 年陈受颐的博士论文《18 世纪 诗中国形象的“ 中式范式”,且不纠集于西方中国观
英国文化中的中国影响》; 方重与钱钟书二位先生 的真实与否,为中国形象的破“茧”而出及自我确立
于 世纪的 年代,分别撰写论文,对 、 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对读观照,这也是英诗中国形象
20 30-40 17 18
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精心探索。只是这些早 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中国形象的研究还是以文本的条分缕析为主要 实际上,英诗存在的中国形象,有据可查的最
手段,考证式研究的特征明显。近年来,姜智芹女士 早可以追溯到乔叟与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对此蜻
的《欲望化他者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国外文 蜓点水, 偶有述及,“比如 《一报还一报》(Measure
:
) 就有句赞扬中国瓷器的话:‘
学, , ),《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福建师范 for Measure they are
2004 1
大学学报, , ),杜平的博士论文《英国文学的 not China dishes, but very good dishes. ’,以及《第十
2005 5
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 四川大学, )等,从 二夜》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两次提到的‘契丹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