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生虫防治知识2文档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且虫种繁多。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过程是寄生虫由原来的宿主传入其他新宿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生物学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一、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温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疏松、含氧充分的土壤有利于蛔虫卵和鞭虫卵幼虫的发育以及钩虫幼虫的活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湖沼地区适宜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与许多寄生虫感染有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① 宿主的生产活动及行为方式:夏秋季节农作物耕种和蔬菜瓜果上市等增加人的感染机会;
② 中间宿主或媒介的数量: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的活动及繁殖,如血吸虫和疟疾感染发生在钉螺和按蚊大量孳生的季节;
③ 感染力:温度影响寄生虫对人体的侵袭力。血吸虫毛蚴侵入钉螺,尾蚴逸出及对人畜的感染力均与温度密切有关。掌握寄生虫感染季节性变化规律目的在于传播期的防护和在传播休止期加强防治(制) 措施,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物因素
中间宿主的存在是某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我国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相应蚊媒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无钉螺孳生的长江以北地区无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因此,在防治中控制中间宿主和防止其感染是一个重要环节。
3.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把寄生虫病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社会相关性疾病来认识和研究,对于本病的防治大有裨益。因为,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对于一些寄生寿命较长的寄生虫,如血吸虫、丝虫来说, 短暂的环境因素改变对其影响较小,而社会环境因素则可随人类的活动而改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类,从而影响寄生虫病在人间的流行。目前发展中国家中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许多地区人畜共居。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而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的流行都与人类自身的无知与守旧有关。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提高是寄生虫病防治的基础。那种试图以“劝君服药” 的方式去开辟一个“基本消灭” 的“根据地”,即使暂时可以见效,但防治成果不会巩固。关键在于加强人类自身文明的建设,摈弃陋习,增强防病意识,增强健康的自我操纵机制—卫生行为。
二、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蛔虫病的传染源为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为人和猫、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蟹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牛肉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
(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易感性还与年龄有关。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感染某些机会致病性寄生虫。例如艾滋病、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弓形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和贾第虫病等。
三、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黑热病、疟疾、阿米巴病)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与医学昆虫有关: 例如乙型脑炎与蚊、出血热与革螨、莱姆病与蜱、腹泻与蝇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具3个方面:
1.地方性
寄生虫病的分布有明显的地方性特点。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差异,如干寒地带少有钩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如我国某些少数民族有食生肉的习惯,因此有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