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基础理论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C-基础理论要点

色谱的发展史 1952年,英国化学家James和Martin创立GC 1954年,TCD应用于气相色谱仪 1956年,Van Deemter提出速率理论 1957年,出现毛细管色谱 随后几年,FID, ECD, FPD, FTD相继出现 1959年,建立裂解气相色谱仪 60年代,出现GC-MS, GC-FTIR 色谱方法的分类 1. 色谱是通过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比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2.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色谱法分类 色谱的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 理论塔板数N=5.545(tR/WH/2)=L/HETP 理论塔板数(N)理论塔板高度(H) 理论塔板数N 表示柱效的参数 N越大,柱效越高 理论塔板高度(HETP) 表示柱效的参数(与柱长无关) H越小,柱效越高 色谱的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Van Deemter方程 填充柱 Van Deemter方程 填充柱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流路图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流路图 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温度设定 进样口温度 考虑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设定温度使样品瞬间汽化。 色谱柱温度 考虑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及希望的分析周期, 宽沸程样品应使用程序升温。 检测器温度 防止检测器污染,一般比色谱柱温度高20-30℃。 DET.T≥INJ.T≥COL.T+20℃ 气相色谱仪的流动相----载气 氦气(纯度99.99%以上) 氮气(纯度99.99%以上) 氩气(纯度99.99%以上)特殊分析使用 氢气(纯度99.99%以上)注意安全 气相色谱进样方式简介 气相色谱的进样方式 填充柱进样口 毛细柱分流/无分流进样口 冷柱头进样 PTV进样口 热进样和冷进样 热进样 分流/无分流进样 直接进样(全量注入) 宽口毛细柱和填充柱 冷进样 PTV进样 冷柱头进样 歧视效应和热分解 热进样 (SPL, WBI) 存在歧视现象和样品热分解 冷进样 (OCI, PTV) 进样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定量精度高 歧视效应和热解效应的影响小 歧视效应的产生 歧视: 蒸溜现象 形成气溶胶 分溜现象 歧 视 效 应 进样体积越小,歧视现象越严重。 减小热进样歧视现象的方法 快速进样法 溶剂冲洗法 热针法 溶剂冲洗法 冷进样 概念 样品是在冷状态--低于样品沸点的温度下进样 (依据溶剂) 气化室快速升温使样品气化 PTV进样方式 分流进样(高浓度样) 无分流进样 (低浓度样) 大体积进样—LVI (痕量分析) SPL-无分流进样和 OCI以及PTV-无分流进样的比较(热分解现象) 进样体积上限 无分流进样 (SPL,PTV) 2uL 高压进样 (SPL,PTV) 5uL 直接进样(全量进样) 3uL 用宽口径毛细柱 冷柱头进样(OCI) 2uL LVI-PTV 进样 空衬管 10uL 衬管 + 石英棉 50uL 衬管 + 填料 大于 1000uL 进样口的结构(1) 填充柱进样口 进样口的结构(2) 冷柱头进样口(OCI) PTV进样口 几种代表性固定液的极性 (Mc Reynolds 常数) Squalane 0 (非极性) PEG20M(DBWAX) 322(强极性) SE30 15 FFAP 340 OV101(DB1) 17 PEG1000 347 SE54(DB5) 33 (弱极性) EGA 372 DC550 74 DEGS 484 OV17 119(中极性) TCEP 593 (超强极性) BCEF 690 色谱柱的选择 固定液极性的选择(按相似相溶原则) 非极性固定液------有按沸点顺序溶出倾向 极性固定液------沸点相同时,按极性由小到大 的顺序溶出 固定液的浓度或毛细管柱的膜厚 对低沸点化合物 高浓度(10%~30%) 高膜厚(1~5μm) 对高沸点化合物 低浓度(1%~5%) 低膜厚(0.25~0.5μm) 色谱柱的担体 担体的选择应从担体的比表面积及惰性方面考虑 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进行过适当处理的担体,如:酸洗、碱洗、甲基硅烷化等 色谱柱的类型 填充柱 内径对毛细柱分离的影响 进样量的改变对分离的影响 膜厚对毛细柱分离的影响 毛细柱的内径、膜厚及柱容量 色谱柱的老化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