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治疗小儿鼾症伴听力下降58例临床观察.docVIP

内窥镜治疗小儿鼾症伴听力下降58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窥镜治疗小儿鼾症伴听力下降58例临床观察.doc

  内窥镜治疗小儿鼾症伴听力下降58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窥镜 治疗 小儿鼾症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58例患儿行鼻内镜检查,电测听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引起患儿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后,在全麻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加鼓膜置管术。结果 术后随诊2~6个月,在58例患儿中,治愈46例(79.31%),好转12例(20.69%),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小儿鼾症及听力下降,行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及鼓膜置管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儿童;打鼾;内窥镜;听力障碍;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也是引起儿童上气道局限性阻塞导致小儿鼾症及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1],其主要症状是睡眠时打鼾、呼吸费力、张口呼吸、鼻塞、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有些患儿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程长可致颌面发育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因此,确诊后的患儿一定要早期治疗[2],以免 影响 患儿发育成长。我院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 应用 鼻内镜下电切除腺样体加鼓膜置管术治疗58例患儿,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5~10岁,平均7岁。病程2~18个月,就诊时全部有睡眠时打鼾伴听力下降史。其中19例诉头痛、乏力、口干,25例合并扁桃体肥大,12例有张口呼吸憋气,21例有OSAS,有4例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所有患儿术前行鼻内镜检查: 2/3~3/4阻塞双侧鼻鼻孔。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传导性聋,其中左耳25例,右耳19例,双耳14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大多数为25~30 dBHL,重者可达40 dBHL。声导抗测试大多数为平坦型(B型),有9例为高负压型(C3型)。   1.2 手术方法   在气管内全麻下进行,患儿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开口器暴露口咽,用导尿管牵拉软腭,在70度镜下检查腺样体,经口咽部用电切吸钻切除肥大之腺样体,术中注意保护鼓管圆枕、咽口、咽隐窝处组织、鼻中隔后缘及双侧下鼻甲后端,以免造成鼻咽粘连、闭锁、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用纱条压道止血,检查见双侧后鼻孔通畅,局部无活动性出血后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观察鼻咽部创面无出血,用抗生素3~4天预防感染。鼓膜切开置管,在小儿内窥镜下切开听力下降侧鼓膜,多数患儿切开鼓膜后有黄色液体流出,有些单侧,有些双侧。有黄色液体流出者给予置管,无液体流出者用地塞米松冲洗。   1.3 疗效评价   根据打鼾,鼻窦炎改善,鼻腔、鼻咽检查及听力检查情况确定。   2 结果      全部病例腺样体或扁桃体电切除顺利,术中出血5~10ml,术后出血6~8天创面上皮化,鼻咽部粘连充血水肿消退,术后全部患儿随诊2~6个月,其中46例(79.31%)打鼾、听力下降症状消失,鼻内镜复查鼻咽部光滑,未见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咽口无狭窄、闭锁、无粘连。12例(20.69%)好转,轻度打鼾、鼻塞,所有病例听力下降改善,3个月左右取出鼓膜置管。   3 讨论      腺样体是幼儿至儿童时期主要免疫淋巴组织之一,出生时即已存在,并逐渐长大,约在6岁时达最大。儿童常在免疫机能发育增强时期引起腺样体增生肥大,但过度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上呼吸道通气并压迫咽鼓管,引起临床上一系列症状及病理改变,最多见就是小儿鼾症及听力下降。儿童颅面骨发育在4岁时完成60%,到11岁时完成90%,儿童期是呼吸模式形成的重要阶段[3],因长期张口呼吸、鼻塞导致儿童呼吸模式对面型生长和牙列吻合均造成不良 影响 ,往往引起颌面鼻发育比例失调,颜面改变,形成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同时伴有憋气,造成患儿通气不足,引起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不足,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缺氧,影响脑部发育,往往导致患儿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同时听力下降会影响患儿同外界的交流,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和 学习 。因此对确诊有腺样体肥大引起鼾症及听力下降的患儿,我们建议尽早手术 治疗 。手术疗效满意,大部分可解决小儿鼾症、鼻窦炎。鼓膜置管可解决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对儿童正常的生产发育及解除家长的烦恼都有重大意义。腺样体切除是解除上气道局限性阻塞。 目前 多采用全麻下鼻内窥镜下经口进行,术中使用两根细导尿管,对称性提起软腭经口进路充分暴露良好视野,可避免损伤腺样体周围组织,对患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鼓膜置管一般放置3个月左右取出,手术较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参考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