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诗词窥探唐宋时期文人的色彩观.docVIP

从唐宋诗词窥探唐宋时期文人的色彩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宋诗词窥探唐宋时期文人的色彩观.doc

从唐宋诗词窥探唐宋时期文人的色彩观   【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唐宋诗词是古代文人记录他们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文本,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对自然万物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往,大家对唐宋诗词的研究仅限于古典文学范畴,却很少有艺术工作者关注唐宋诗词中所隐现的古代文人的色彩观。文章以唐宋诗词中色彩描写为依据,对唐宋文人“以画法为诗法”的色彩观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唐宋诗词;唐宋文人;色彩观      一、唐宋文人已经意识到光源决定色彩倾向   著名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说过: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色彩的分析与研究从未离开过光。唐宋时期的文人们已经注意到光对自然界色彩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虽然没有深入的研究光的混合,光谱等物理现象,但是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下了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光源是决定色调的主要条件,且有一定颜色倾向。如日光暖,月光冷。如盛唐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写到:“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夕阳的余晖为绿色的画面增添了一份暖意,加强了画面的色彩感,调动了人的情绪,使整个景色充满了愉悦之情,起到了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作用。“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一个“冷”字,将月光笼罩下的淮南诸山铺上了一层清冷凛冽的光,将孤独、无助的气氛放大到了极致。诸如此类的名句还有“日晃百花色”,“深林透日微”,“ 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等等。   二、唐宋文人描绘了光线的明暗变化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桃花在白天显得艳丽,而李花在夜晚却更加明亮。准确的描写了不同明暗光线下,桃花和李花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强光下的荷花,分外的艳丽鲜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晨光映照下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小草一样绿。一个“红胜火”一个“绿如蓝”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写月影为水添色,水色较无光时清亮,可见度更强。同样的例子还有:“月明荞麦花如雪”、“当庭月暗,吐焰如虹”、“夕阳沉沉山更绿”等句中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这些诗句,逼真的表现出光和色彩细腻微妙的变化,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文人们对光和色彩关系的观察细致,描写入微,使人读来诗味隽永,犹如一幅幅浓墨淡彩的山水画。   三、唐宋文人发现观者距离的远近会影响色彩的变化   他们虽然无法用波长、空间混合这类的专业名词来解释色彩的这一现象,但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分析头脑,用诗的语言涉及到了这样一个色彩理论问题。“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写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想去看个仔细时,稀稀朗朗的,反而找不到淡绿的影子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用他饱蘸水分的丹青妙笔,描摹出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短短七个字却描述了远景、近景以及由远及近多幅画面,好比一段动态影像,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近红暮看失胭脂,远白宵明雪色奇”。言隔江而望桃花暗,李花明,是因为李花洁白,夜间远看愈显明丽之故。这些都是唐宋文人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归纳出来的。   四、 唐宋文人在诗词用色方面,特别注意色彩对比关系   由于诗词的文学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讲究精炼概括,以有限表无限,字字珠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连用黄、绿、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组成了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白毛、绿水、红掌等几个鲜艳的色彩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于绿水清波之上,两下互相衬托,好一个色调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跃然于纸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这些诗句运用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造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犹如国画之工笔重彩。   唐宋文人不仅注重红绿等冷暖对比也注意黑白明暗对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黑云对白雨,黑在上而白在下,形成强烈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