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情景中的象征与转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仪式情景中的象征与转化.doc

仪式情景中的象征与转化    (注:作者简介:柯琳(1959- ),女,汉,安徽庐江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和戏剧。)   (中央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北京 10081)?お?      摘 要:木鼓舞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反排村苗族木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木鼓舞的基本造型、鼓点节奏,以及内涵的叙事结构等与苗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是苗族的社会历史、审美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体现。可看作是当地人们的身体动作与行为方式的具体化实践和群体文化特征的精神投射。木鼓舞于苗族“鼓藏节”仪式中,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并在祭祀仪式中承载着对苗族迁徙历史的记忆表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鼓舞发生了文化的演变和意义的再生,其仪式情境、动作意义和功能等都发生了变化,从祭祀祖先的历史记忆功能,逐渐发展成为苗族形象的展示和文化的表征。本文关注的是仪式情景中木鼓舞鼓点叙事结构所反映的文化价值及其意义的再生。   ?す丶?词:仪式情景;象征;转化;木鼓舞;鼓点;叙事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J702文献标识码:A??      Symbols and Conversion in the Ritual??   -Analysis of the Drum Narrative Construction in Wood-drum Dance as an Example??   KE Lin?お?      木鼓舞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反排村苗族木鼓舞最具有代表性。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木鼓舞就为世人所关注。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木鼓舞的基本造型、鼓点节奏,以及内涵的叙事结构等与苗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是苗族的社会历史、审美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体现。可看作是当地人们的身体动作与行为方式的具体化实践和群体文化特征的精神投射。木鼓舞于苗族“鼓藏节”仪式中,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并在祭祀仪式中承载着对苗族迁徙历史的记忆表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鼓舞发生了文化的演变和意义的再生,其仪式情境、动作意义和功能等都发生了变化,从祭祀祖先的历史记忆功能,逐渐发展成为苗族形象的展示和文化的表征。本文关注的是仪式情景中木鼓舞鼓点叙事结构所反映的文化价值及其意义的再生。??      一、信仰与认知――木鼓、鼓藏节      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保持一种集体认同体系的历史,也是一种体现群体信仰和情感的独特象征。族群通过一种认同体系…独立地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过程,即一种文化类型和构成生活方式的一套特殊风俗及信仰,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认同体系,保持了一个民族的存在,并作为一种现象特征有别于其他文化。群体认同的先决条件是依据“我们对他们”这样一个标准来界定的社会分界线。苗族,作为一个居住在异族包围的范围里的一个民族,其历史充满了与异族相斗争的过程,这是一个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他族区分并维系自我认同的过程,而这种区分和认同在苗族祭祖仪式中,以木鼓舞作为符号象征语言,得到了解读和体现。   1、木鼓   木鼓苗语“格斗”,汉语译为“木制大鼓”,也称竹龙。流行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的苗族地区。鼓身用整段楠木挖空中心为框,呈直桶形,两端粗细均等,蒙牛皮为面,一般长1000至2000mm,直径约500mm,置于高约1400mm的木架之上。演奏时,由一人或两人双手各持木棰敲击,男女青年身着盛装随鼓声欢歌起舞。舞姿粗旷豪放,动作迅速,充满活力。   木鼓分两种:一种为“略绍”,即鼓的起始之意,称“祖宗鼓”。据当地传说,木鼓是苗族男性始祖“姜央”制作,以祭祀苗族女性始祖――“蝴蝶妈妈”。每到“祭鼓节”除木鼓外,同时还制作一个女性生殖器,象征蝴蝶妈妈。另一种鼓称“略朋”,意为“双鼓”,这对鼓象征苗族男性始祖及其妻子,称“央公”、“央婆”。当地人说:这对鼓能赐给本族人子孙,因而也被称为“子孙鼓“。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祖宗鼓”和“子孙鼓”并列受祭,一般存放在山里的木鼓为“祖宗鼓”,家家轮流供奉的木鼓则为“子孙鼓”。   根据调查,苗族每个氏族都各立有一个木鼓,以象征他们的始祖和本氏族祖宗,苗族通常把每一个氏族或支系称为“鼓”,“鼓”成为氏族的标志。同一个祭祀、同一个族源的团体称为一个宗族,即一个宗族为一个大鼓社。一个大宗族又分为许多族支,及分社,分社多以村为单位,其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平时只设鼓头一人,祭鼓活动时视村落分社的大小设鼓头的人数。木鼓蕴含着苗族祖先迁徙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信息,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功能:   (1)祭祀功能。在苗族祭祖活动中,木鼓是必不可少的神圣器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