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doc

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综合研究形态,深入挖掘分析一个较为传统的区域社会的民间文化资源,考察民间生活形态,分析其中的民间生存状态,明确传统手工技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清理鲜活的民间文化资源,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视野,形成深度的学术研究层次,对于相同区域的民间生活方式的探讨,有着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从关中地区的一个土布生产村庄的调研入手,论证时代的发展必然影响传统手工艺的兴衰,应运而生的民间手工艺技术更新也就有着必然生存的合理性。在当代中国,任何一种民间手工艺的技术应用和推广,都应该是以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以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切实改善与真实生存状态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关键词:关中;渭南地区;乡村;土布;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文化民生   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A      一      从2002年起,笔者连续多年不断地到关中渭南地区的乡镇进行调研,分别下乡到蒲城许家庄、贾曲镇;大荔朝邑镇、沙底村、九龙村;华县柳枝镇、王宿村;韩城党家村、柳枝村、西庄镇;合阳灵泉村、合阳村、路井镇等乡村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手工艺织布的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许多情况,也对现实的乡村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笔者在2009年申报的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关中蒲城土布纺织研究》,随即将目标确定在蒲城地区,并以蒲城荆姚镇许家庄村以及周围村庄的土布生产为典型,对其间的手工艺土布纺织的调查研究的调查深入,发现许多问题不仅仅是土布生产问题,而且是乡村手工艺生产与发展的矛盾,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文化民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的思考。   渭南地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南部秦岭山脉与商洛地区相接,北依黄龙、乔山与延安地区相连,东邻黄河与山西省相望,东南与河南省接壤。是从东到西进入陕西的大门。渭南地区的地形是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中部有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中间最低部分是渭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是粮、棉、油料生产基地。南北地区的台原,土质松厚肥沃,适宜垦耕,是关中重要的农业区。棉花是渭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集中于大荔、渭南、蒲城、富平、合阳等县市。每年平均播种面积150万亩以上,占陕西省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年提供商品棉70万担以上,也占陕西收购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外像西瓜、花生、红枣、黄花菜、烤烟等经济作物也非常发达,构成了当地的特色农业。   从地方志上看,蒲城县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西接富平,距古都两安市110公里;北依白水、铜川,全县75万人(2004年),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蒲城县地貌单元界限分明,地域差异明显,适宜农、林、农副土特产品的发展。在“八五”期间已建立了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苹果、酥梨、牛、羊、鸡等十大农牧业商品基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   我最初对蒲城荆姚镇许家庄村手工艺土布纺织的调查研究的起因,是因为调查土布的生产而专访许家庄。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对许家庄作为一个民俗文化现象的个案,产生了新的认识,以至超越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土布生产本身,当然土布的手工艺生产意义也包含在其中。   最初我从西安乘长途班车去寻访蒲城一个名叫“许家庄”的村庄生产土布的情况。长途汽车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颠簸,在一个空旷的路口停顿时,我下了车,左顾右盼地看到了一家小店,打听后得知许家庄离此还有10余公里。终于拦了一辆在乡间小路上奔跑的出租车,司机也不甚熟悉,于是一边询问一边前行,不巧在一个名叫“贾曲”的小镇上抛锚。后来我得知贾曲是离许家庄最近的一个镇子,但是还有5公里多的距离。   贾曲的集市上有不少卖布的商贩,我走近询问,商贩对许家庄的土布生产不了解。商贩是外地的商贩,一般是流动作业,逢集叫卖,却生意萧条。而布摊上的花花绿绿的布匹,却是从两安文艺路的布匹市场批发来的。问及原凶,商贩说农民喜欢城市,也喜欢城里人的东西,花花绿绿的细“洋”布,又柔义软,又结实不腿色,当时感觉社会民众对土布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差距。司机驾着继续在乡间的道路上斜斜歪歪地行驶着,道路上铺晒着早割的大麦秸杆,金黄灿灿的麦秸将道路变得软茸茸的,汽车轮子在上面滑过,不停地发出清脆的沙沙响声。   终于到了许家庄,已经接近中午。司机善意征询我的意见,以为此地太过偏远,返程不便,他可以等我一会。但是,当我走进许家庄的土布作坊,与办公室人员交谈了数语后,立即出去让司机先走,因为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