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9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19首.

1、余兴凯《试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2008年第4期 2、朱劲松《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009年第4期 3、陈智《古诗十九首 的抒情艺术 》2008年第10期 4、张婷《浅谈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美》 2008年第7期 5、林东进《古诗十九首的赋比兴问题》2005年第4期 6、梁复明《下层文人忧郁的哀歌 古诗十九首忧郁情 结的文化阐释》2008年第4期 7、韩玺吾 《古诗十九首的焦灼意识 》2008年第3期 8、戴红梅 《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识探析 》2007年第4期 9、韩 波 《古诗十九首对唐诗美学范式的影响 》 2009年第7期 10、申象珍《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色 — — 兼谈它对 民间文学语言的继承和发展2006年第3期 主题与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 孤独而忧郁的艺术 主题:游子之思,思妇之怨 背景——《古诗十九首》里的主 人 公都是游子或思妇,他们生活在整治黑暗、危机四伏的东汉末年, 那些失意士人羁旅奔波而壮志难酬,内心深为愤懑 , 而又不能指斥社会现状和批判现实 , 只有没落的空虚和绝望的感情;他们背后的女人远在家乡独守空闺,心中寂寞挂虑而又无可奈何。 这些诗歌将游子深沉 、含 蓄 、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思妇喜、愁 、哀的悲愤情 绪联成一个整体。 思想内容: (一)抒发相思离别之情思 思妇思念游子的《行行重行行》 《客从远方来》 游子思家的有 《涉江采芙蓉》 《明月何皎皎》 这些相思离别的歌咏,是十九首的重要内容,而透过游子 、思妇的这种相思之情,又可以使读者感到流离失所、有家难归的动乱时代的背景,而这正是东汉末年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表达伤时失意之苦闷 这类作品往往是作者有感于人生的短暂,希望及时努力建功立业,表现出一定的自敬、自励,其中也有一些流露了知识分 子失志后的牢骚苦闷和纵情享乐的思想。 如《生年不满百》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驱车上东门》中的“不如饮美酒”等。 艺术特色 (一)高超的抒情艺术 抒情方式——烘托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迢迢牵牛星》通篇全是写景,但情在其 中,情景相生。 多种方法和技巧抒情——梦幻 、化鸟等 浪漫主义手法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凛岁云暮》) 通过愿意化为双鸿鹄和晨风鸟的想象表达思念之深。 (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抒情、叙事 、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别具特色、非常鲜明。 《青青河畔草》 (三)多用比兴手法 “比者,借物言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十九首中出现 “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九首。其 中,七首只是诗中一二句含有比喻法,另二首则是全诗运用比体。 “浮云蔽 白日”(《行行重行行》) 以 “浮云”比喻迷惑游子的世俗名利,“白日”指代的当是游子。 《冉冉孤生竹》通篇用了四个物象做 比。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以孤生之竹喻 “自己”无兄弟姐妹之孤苦伶仃; “泰山”喻己之父母,言己未嫁依靠父母,有如孤竹托根于泰山 “与君为新婚,冤丝附女萝”——言嫁后得不到依靠,好象柔弱的冤丝附柔弱的女萝 “冤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以冤丝及时而生 比喻夫妇应及时相聚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柔,将随秋草萎”——以蕙兰 自比。 朱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十九首中含有 起“兴”表现手法的作品共有十首。 “凛凛岁月暮,缕姑夕鸣悲”(( 凛凛岁月暮》) 以冬 日缕姑之鸣来烘托下文思妇之伤感。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西《北有高楼》) 用外在环境来烘托歌者的孤高寂寞之感慨。 语言艺术 一、 质而不野,雅俗兼具 明谢榛《四溟诗话》中说:“ 诗自苏 、李暨 《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 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 。” 作者大约都是东汉末年落拓失意的文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社会动荡,仕途阻隔,羁怀怅惘,寄情山水,使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往往比较深刻,和民间生活的长期接触使他们易于从民歌中吸取精华,从而形成生动、自然 的语言风格;而语言的典雅含蓄则很多来自与作者内在的修养和才情。 二、叠字运用,天衣无缝 《青青河畔草》中连用六 次叠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