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向死而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哲学-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2010101038) (汕头大学计算机系,广东汕头515063) 摘要:死是生命的完成,没有死,生命是不完整的,死是命中注定,不可超越的。人是“向死而生”的。人一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人是在走向死亡的旅途中生存着的。就是说无论人的这一生怎么存在,怎么过,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死亡,人是“向死而生”的。但这暗含深刻的意义:即人须立足于死的视角(生命的有限性)来“筹划”生——以对“死”之畏而使“生”更高远更深刻。 关键词:亡故,向死而生,死亡,海德格尔 Heideggers: born to die LuoCong (2010101038) (Shantou university computer department, Shantou,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death is life, complete didnt die, life is not complete, death is meant to be, not surpassed. People are born to die. A man born means death, people are dying in the journey of life. That is no matter how the life there, how, and eventually can not escape the death, people are born to die. But that implies profound in meaning: that one must b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ath (life) to the limitation of planning born death-to the fear and make the life more than that more profound. Keywords: death to death, living and death, Martin Heidegger 1 引言 2死是生命的完成 首先,死是生命的完成,没有死,生命是不完整的。一个人作为人生存是有很多规定的,比如会用工具,会学习,有丰富的感情等等,在所有这些规定性中,最根本最容易被人遗忘的就是死亡。人是“有死”和“有限”的,死亡是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然而这里所说的“有死”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一个动作,一个点,一个终点的事件,而是一个过程[7]。海德格尔将生物学上的死亡和本体论的死亡区别开来,称前者为“亡故”,死亡比亡故更基本、更本源,“只有死着,才能够亡故”。就是说死亡时一个过程,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死亡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最终的那个终结动作才叫“亡故”。死亡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没有办法预测亡故的时候。人的存在是一种向着终结的存在,人一旦出生一旦存在就要承担起向着死亡的存在方式。在此在中,始终有某种东西悬欠着,这种东西作为此在本身的能在尚未成其为‘现实’的,从而,在此在的基本机制的本质中有着一种持续的未封闭状态[2]。 3 死不可超越 其次,死是命中注定,不可超越的。海德格尔把人看作被“ 抛入”的设计,人的死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又包括了许多的方面,一是死只与承担者有关,其他人都是旁观者,或者悲伤或者幸灾乐祸,但终究无法代替死者去死。二是死是确定的,人是一定会死的,但死又是不确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会怎么死等等。死是朝着终结的一个可能性,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当人意识到死的可能性的时候,才会开始有追求的生活。死亡是无法代替的,是一种绝对的可能性。这种绝对之可能性,决定了人的有限性。而正是死亡,或人之有限性,确保了此在无法取消的自我性及其结构的个别性。 4 向死而生 最后,人是“向死而生”的。人一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人是在走向死亡的旅途中生存着的。就是说无论人的这一生怎么存在,怎么过,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死亡,人是“向死而生”的。但这暗含深刻的意义:即人须立足于死的视角(生命的有限性)来“筹划”生——以对“死”之畏而使“生”更高远更深刻。无论你如何生活,生命只有一次,谁都得死!可殊途同归,关键就在这“殊途”上,意义也在这“殊途”上。我一定要在我选择的道路上疯狂、执著、勇敢地走下去!最彻底地发挥出上天所赋予自己的独特潜力[3]!这个李阳老师在他的书籍中《疯狂的信念》的一段话,人的终点都一样,都是“亡故”,可是过程却不一样。死是无法逃避的,那么在死亡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生争取更优越更深刻的记录。 4 结论 参考文献 [1] 21岁当总裁,董思阳,2008 [2]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陈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