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系统 高度·深度·广度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专题整合 必修第二册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浙江专用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答 案 B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答 案 C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答 案 C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答 案 D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答 案 A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解 析 答 案 B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审题思路 答 案 B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可知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有关,故“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例5 “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并非尽善尽美
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无论是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项符合题意。例题 (2013·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A项“放弃”不符合实际;材料说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混合经济”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而材料所给的时间是二战胜利后,故C项不正确。
通史概览国家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西方国家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效仿(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促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苏联 十月革命后,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再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俄)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过程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专题线索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随着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2)影响因素
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因素。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需要。
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横向链接
斯大林体制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相同之处: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2)不同之处
斯大林体制 罗斯福新政目的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效果 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国家干预经济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带来了战后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