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晕厥起搏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晕厥起搏治疗

反射性晕厥的起搏治疗建议 Ⅰ类适应证 反复发作的由颈动脉窦刺激或压迫导致的心室停搏>3s所致的晕厥 Ⅱ类适应证 Ⅱa类:反复发作晕厥,虽诱因不明,但证实有颈动脉窦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射引起心室停搏>3s Ⅱb类:明显的有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合并自发或倾斜试验诱发的心动过缓 2010年中国心脏起搏指南 反射性晕厥的起搏治疗建议 Ⅲ类适应证 (1)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应,但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迷走刺激症状 (2)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避场景刺激晕厥不再发生 2010年中国心脏起搏指南 治疗NMS起搏器类型选择 颈动脉窦性晕厥: 1.双腔或单腔心室起搏可以用于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患者。 2.单腔AAI起搏器不推荐使用于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患者。 血管迷走性晕厥: 1. 双腔起搏器可用于神经心脏性晕厥 2.单腔AAI起搏器不推荐使用于神经心脏性晕厥患者。 JACC Vol. 60, No. 7, 2012 Gillis et al. 689 August 14, 2012:682–703 病例汇报 男性,43岁,反复头晕、黑曚、晕厥3年。 多于饮酒、排尿、情绪激动时出现,伴出汗 体检 P 76次分BP 130/80mmHg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入院心电图 心脏彩超 倾斜试验中心电图 倾斜试验报告 安装DDD起搏器 谢 谢! * * This slide provides a simp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syncope, and may be helpful in thinking about the strategy for evaluating syncope in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in the boxes,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syncope are indicated for each of the major diagnostic groups. The numbers at the bottom of each column provide an approximate value for the averag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at category appears in published report summarizing diagnostic findings (Alboni J Am Coll Cardiol 2001; 37: 1921-1928).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orthostatic causes are not often referred to specialists and consequently tend to be under re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 --2009年ESC晕厥指南 晕厥的病因分类 直立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性 器质性 心肺疾病 * 血管迷走性 颈动脉窦高敏 特定情形 咳嗽 排尿后 等等 药物诱导性 血容量不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原发 继发 缓慢型 病窦 房室阻滞 快速型 室速 室上速 LQTS …… 主动脉狭窄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肺动脉高压 …… 脑血管病 神经介导性 不明原因 18% 56% 2% 20% 3% 1% 动脉窃血 综合征 TIA 癫痫 中国晕厥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65 years n=607 ?65 years n=684 13% 43% 3% 17% 24% 30% 23% 10% 18% 19% 心源性 血管迷走性 中枢神经系统 未明原因的 其他 对心脏科医生的重要性 正常窦性心律 58% 心动过缓 36% 心动过速 6% 对电生理医生的重要性 神经反射性晕厥 (NMS) 分类 1.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2.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CSS) 3.场景性晕厥 机制 基本机制: 不当的、过强的神经反射 临床机制 :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分为混合型、心脏抑制型及血管抑制型。 发病机制: 1.贝-亚反射( Bezold-Jarisch reflex) 2.压力感受器反射 3.交感神经活性 4.基因多态性 5.血管活性物质 临床表现: 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跳 诊断: 倾斜试验,阳性率为50%,特异性为90% ,异丙肾可提高诊断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1) 无输液者卧位至少5分钟,有输液者至少20分钟; (2)倾斜角度600~700; (3)被动倾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