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_刘丹.pdf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_刘丹.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_刘丹

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3 16:20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5705.Q1620.008.html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5, 50 (2): 198–205, doi: 10.3724/SP.J.1259.2015.00198 ·研究报告·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 † † * 刘丹 , 王嘉宇 , 刘进, 马殿荣, 赵明辉,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866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穗部形态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在秋光和七山占构 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发现了1个散穗突变体材料sp (spreading panicle), 田间表现为穗部一次枝梗向外延伸, 与穗轴夹角 增大, 且向四周散开, 故暂命名为散穗突变体sp 。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sp穗重、每穗粒重、千粒重、粒宽以及粒厚均极 显著减少, 推测SP可能是1个参与调控穗部形态建成和颖花发育的基因。遗传分析表明, 该性状受1个显性核基因控制。利 用sp与02428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 将该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长臂端, 位于E3和RM17578之间的62.9 kb区域内。 该结果将为SP基因的图位克隆和揭示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散穗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刘丹, 王嘉宇, 刘进, 马殿荣, 赵明辉, 陈温福 (2015).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 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 植物学报 50, 198–205.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 染色体上。其中LAX1编码1个植物特有的bHLH转录 一, 其穗部形态发育过程和分子调控机理一直是植物学 因子, 该转录因子是控制水稻腋芽原基形成的主要调 研究的热点领域。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 近年来尽 节因子(Komatsu et al., 2003a)。LAX2编码1个核蛋 管对其穗部发育过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远不如 白, 该蛋白含有植物特异的保守结构域, 与LAX1协 对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研究得详 同调控水稻AM (axillary meristems)形成的蛋白因子 细。水稻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涉及腋生分生组织发育、 (Tabuchi et al., 2011)。SP1基因编码1个属于多肽转 花序结构建成和籽粒发育的复杂生理生化过程, 对其进 运蛋白家族的转运蛋白, 其编码产物包含一个具有 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调控 12个跨膜域的保守PTR2功能域(Li et al., 2009)。FZP 机理, 而且还将为水稻穗型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基因具有ERF转录激活因子的功能, 决定水稻小穗的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发育(Komatsu et al., 2003b), 且FZP可能与BFL1为 水稻突变体的发掘和利用为研究复杂功能性状提供 同一位点, 编码包含1个EREBP/AP2结构域的转录 了一条捷径。目前, 有关水稻突变体的研究常有报道, 因子, 在水稻穗发育过程中, 介导小穗分生组织向小 如叶色突变体(陈佳颖等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