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月护士操作技术的安全隐患管理
护士操作技术的安全隐患管理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而绝大多数的患者患有感染性或潜在性的感染性疾病,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医疗废物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因此,护理人员如何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和处理被污染的医疗废物是关系到护理人员及社会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暴露现状
(一)定义
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
(二)职业暴露现状
在进行注射、输液输血及采血操作中仅有7.7%护士经常戴手套,22.1%的护士偶尔戴手套。进行气管切开/腰穿等操作时没有配备专用的防护眼镜。有52.9%的医护人员平均每3个月刺伤1次手指。只有约12.5%-24.2%的医护人员知道标准预防原则。86.2%的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及时上报(不知报谁,医院不重视职业感染和防护)85%以上的医护人员最近1年未参加过AIDS的专门技能培训。42.35%医护人员回答所在医院从未组织过职业防护的培训。
(三)护士处于医疗第一线
198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污染针头的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并且80%归因于针刺伤。迄今为止世界报告的57例确认的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病例中,护士24例,占第一位。2003年SARS流行期间护士占医务人员感染的一半以上。
二、 影响操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物理因素 :包括利器、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噪音等。 (二)化学因素 :包括消毒隔离、灭菌、防腐剂、化疗药物、废气等。 (三)生物性危害 :护士、排泄物、羊水等污物,以及来自患者的多种每天在工作中不可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受感染的几率很高。(四)运动功能性危害 :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和机体疲劳有一定关系。 (五)心理社会性危害 :护士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应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及植物神经紊乱状态,易引起神经衰弱,导致心身疲倦。 (六)护理管理因素 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 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程序中的有创性操作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缘性疾病的机会。中国2003年调查报告,80.6%的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健康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针刺伤所致。
某医院对1075名临床护士调查结果显示:针刺伤有866人,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74.5%的人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是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的刺伤率高达4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为6.7%;注射后回套针帽率高达57%;发生后向上级报告的仅占10.2%。
(一) 局部处理 :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水清洗;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 二 ) 确定暴露源患者: 确定暴露源是否感染 HIV 、 HBV 、 HCV 。
(三) 意外损伤报告 :立即通知护士长或带教教师,启动事故报告系统。详细填写事故报告,包括受伤人、时间、地点、部门、经过、具体部位、损伤程度、患者诊断、暴露源种类、处理方法、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用药等。
(四) 检测: 受伤护士立即进行HIV、HBV、HCV检测,并记录。6周、12周、6个月进行周期性复查。最初的6~12周不能献血、母乳喂养等,性生活要用避孕套等预防措施;对疑感染HIV者,24小时内做HIV抗体检测,4~6周后再次检测。如暴露源血液检测阳性时,血液化验随访至少1个月或更长。
(五) 预防用药 :若暴露源检测出HBV阳性时,于24小时内及1个月后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1支;若暴露源检测出HIV阳性时,对受伤护士立即给予综合治疗,如抗病毒治疗,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暴露后实施预防用药,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用药。
(六) 支持系统 :加强针刺伤后的精神支持。管理者接到针刺伤报告后应及时指导护士正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