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葡萄主要病害的
葡萄主要病害
葡萄霜霉病:
一、发病特点:典型症状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层。
二、为害:主要为害叶片和幼果。
三、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限于叶脉。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果实: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变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
四、发病条件:低温,多雨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此外,通风不畅也有利于发病。
葡萄白粉病:
一、病原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病条件干旱的夏季和温暖而潮湿、闷热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大发生。四、症状:
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
葡萄白腐病(又名腐烂病):
一、病原菌:白腐病的病原物是一种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病部长出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初无色,随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色,内含1~2个油球。
雨季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续时间长。每逢雨后就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特别是遇暴风雨或冰雹,常引起大流行。
发病早晚、轻重与栽培方式关系密切
果穗距地面越近发病越重。
3、发病早晚、轻重与组织成熟度关系密切
不能在幼果上发病,只能在果实开始着色成熟时发生,而且越接近成熟,发病越重。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四、发病症状:花序感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变暗褐软腐,最后萎缩、干枯、脱落。
落花后,侵染果梗和穗轴,形成褐色的小型病斑。
果实成熟期感病,且随后空气干燥,病菌潜伏在果实内,果面不产生霉层,并使果实外皮变薄,果实失水皱缩、不腐烂且糖分增高。
五、发病条件:低温高湿(适温16℃-22℃)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围小丛壳菌,无性期为胶孢炭疽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葡萄炭疽病菌无性世代有两种:其一为Gloeosporium fructigenum。Berk.称果生盘长孢菌.另一种为:Colletotrichum ampelinum caV.称葡萄刺盘孢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二、典型症状:病果表面上有许多轮纹状近圆形线纹排列的小黑点,遇到潮湿环境长出粉红色的孢子圈。
三、为害:重点是危害成熟期果实。
四、发病特点:
前期侵染,潜育期长达20多天,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果实成熟期进入盛发期;成熟期侵染,潜育期4天左右;高温、高湿和有雨、雾、露水时发病重。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是分生孢子盘,潮湿天气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是该病特征。葡萄假尾孢菌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褐斑病。大褐斑病Phaeoisariopsis vitis(Lev.) Sawada.,异名:Cercospora viticala(Ces.) Sacc. 分生孢子梗常10~30梗集结成束状,直立,暗褐色,单个分生孢子梗大小92~225x2.8~4微米有1~6个隔膜。老熟的分生孢子梗先端常有1~2个孢痕。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长棍棒状,微弯曲,基部稍膨大,上部渐狭小,有0~9个隔膜,褐色至暗褐色,大小12~64x3.2—6.8微米。
小褐斑病Cercospora roseleri(Caff.) Sace. 分生孢子梗较短,松散不集结成束,淡褐色。分生孢于长柱形,直或稍弯,有3~5个分隔,棕色。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褐斑病。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有些品种病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小褐斑病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点发病出现黄绿色小圆斑点并逐渐扩展为2—3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部逐渐枯死变褐进而茶褐,后期叶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霉层。 葡萄根癌病
一、病原菌:根癌病由土壤杆菌属细菌所引起细菌性病害发生在葡萄的根、根颈和老蔓上发病部分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初发时稍带绿色和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学习单元1-5新车交付检查.pptx VIP
-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与检修.pptx VIP
- CNG及LNG加气站风险管控资料.docx VIP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 .docx VIP
- 显示器色彩分析仪CA-410测头+PC软体CA-S40-KonicaMinolta.pdf VIP
- LNG加气站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docx VIP
- 品質異常反饋與處理實戰.pptx VIP
- 品質異常處理流程.ppt VIP
-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pptx VIP
- 2025-2030年药膳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