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的挖掘与思考.doc

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的挖掘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的挖掘与思考 高二15班 王厚 【内容提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生活在英国社会的“变革时代”。在她的年代,庸俗、近乎无病呻吟的创作之风盛行,也正是此时,诞生了《傲慢与偏见》这部伟大的作品。本文通过结合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分析奥斯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洋洋洒洒发挥出的喜剧讽刺艺术下展露的直白的人性,引申出对社会生活与个人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讽刺、人性 1775年12月,简·奥斯丁,这位英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与莎士比亚并称”的伟大作家,于英格兰小镇斯蒂文顿的一个牧师家庭出生了。由于过着远离喧闹的乡村生活,奥斯丁与世无争地保持了创作灵感,写出诸如《傲慢与偏见》,《爱玛》这样,风格一反常规,却比同时代的任何小说都更深刻的阐述了生活之哲学的文学著作。这样的一位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都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浮躁和丝毫政治色彩。正如奥斯丁本人所说,她的作品如同在“二寸象牙”上“细细描画”,把最普通的人物、最平常的生活反复思考并雕琢,糅合进自己对人性、婚姻、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而她与她所有的杰作,也终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被一代又一代“简迷”所赞颂。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无疑是她本就不多的作品中最精致耀眼的一件。 ——引言 一、滑稽的小角色 (1)贝尼特夫妇 在《傲慢与偏见》的开篇首句,奥斯丁就道出了让接下来一系列故事发生一个大前提,正是这一不成理的世俗观念,让所有的情节都显得更加可靠: “有钱的单身汉一定需要娶个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于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小说里一对有趣的人物贝尼特夫妇登场了。 这个出场的安排本身就带有讽刺意味:贝尼特太太激动地向丈夫说明阔少爷的驾到,磨破嘴皮鼓动他找机会介绍女儿,而结果是贝尼特先生表面上千方百计地表现出一万个不情愿,实则早有去拜访那位新邻居的想法。这里,奥斯丁不仅是在暗示这一滑稽“真理”不过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更生动地描绘了在这一过程中,类似贝尼特夫妇这样的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在他们身上体现时被新赋予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当妻子又开始唠叨些俗不可耐的事物,贝尼特先生往往是加以冷嘲热讽。夫妻两的这种一唱一和也着实为小说增添了不少喜剧场景。 “‘……我想,宾格利先生会很乐意见你们呢,而且,我会写上一封短笺给你带着……不过,我会在信里为我的小莉琪多美言几句。’ ‘我求你别做这样的事。莉琪一点也不比其他几个强;我觉得她长得没有简一半好看,脾气也没有莉迪娅一半好。可你就偏偏爱她。’ ‘他们可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他答道,‘她们跟别的女孩子一样傻乎乎的,缺少知识;但莉琪比她的姐妹们要聪明些。’ ‘好先生,你怎么忍心这样糟蹋自己的骨肉?把我惹恼了,你就快活了。你丝毫不体谅我那脆弱的神经。’ ‘你错怪我了,亲爱的。我极其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了。至少在最近二十年里就一直听你郑重其事地提到过它们。’ ‘啊!你不知道我有多难受哟。’ ‘不过我希望你这毛病能好起来,能活着见到更多的一年有四五千英镑收入的阔少爷搬到我们这地方来。’……” ——摘自《傲慢与偏见》郑红 范东生/译 注 从上面的对话可看出:①贝尼特先生对讽刺他妻子经常是乐此不疲;②对于二女儿即故事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夫妇俩的态度截然不同。 贝尼特太太是典型的世俗人物,是一个将把五个女儿早早嫁进富贵人家作为一生追求,一面还用不上档次的方式在邻里间勾心斗角的老主妇,在她看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思想独立、个性机敏的伊丽莎白肯定就成了最不被母亲看好的一个了。这样一位人物,奥斯丁是一定要在她身上发挥一下自己的讽刺艺术的。例如,当贝尼特太太知道小女儿莉迪娅跟维克姆私奔后羞恼得卧病不起,可当莉迪娅已成婚的消息传来后瞬间变得欢天喜地,女儿十五岁便嫁出去在她看来俨然眼前第一大美事,也不顾男方是“英国第一败家子”,这样的婚事只会成为女儿的悲剧。伊丽莎白则是真的在为妹妹担忧,且断定纯粹由美貌和情欲促使的婚姻永远不会幸福。这与贝尼特太太形成强烈对比,伊丽莎白超出同时代女性的智慧也正表现于此——不受金钱、庸俗观念或任何非理性冲动的驱使而建立没有真正的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这便是她人格魅力的涌现,伊丽莎白悟性敏锐的人物形象也进一步丰满。至于那位贝尼特太太,此刻已化身为自私、唯利是图的象征,夸张地展现着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人性的弱点。 贝尼特先生则属于典型的英国18世纪末期的乡绅。其可笑之处在于,因年轻时只在乎美貌而草率结婚,他以后却只能靠对采取妻子爱理不理的方式来打发百无聊赖的岁月。年轻时的愚莽给他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不得不与一个跟自己性格千差万别的女人在百般无奈下共度余生,面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