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解剖.ppt.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侧颅底解剖.ppt

侧颅底解剖 刘良发 概述 侧颅底是指在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向内交角于鼻咽顶,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和乳突后缘,两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侧颅底。 侧颅底的境界和分区方法 颅底下面的分区方法尚不统一,分区方法有以下三种: 1.在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向内交角于鼻咽顶,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和乳突后缘,两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侧颅底。 2. Kumar等(1986)从两翼突内侧板分别作一直线与枕大孔相切, 该二线向前延伸,将颅底分为一个中线区和两个侧区。向前该二线与眼眶内侧壁相一致;从颅底内面观,此二线将前、中、后颅窝均分为中线区和外侧区。在颅底的外面再从翼内板到关节盂窝作一连线,位于该线之前外侧为颞下区,该线后内侧为翼颞窝。 2.Grime等将颅底以颈内动脉管外口内侧缘与翼突基部之间的连线将颅底分为两线间的中央区和其外的两个侧区。中央区包括蝶骨体、斜坡和上颈椎,而侧区包括蝶骨大翼的一部分,颞骨下面和后颅窝。侧区再进一步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段是由颅中窝的前部到岩骨前缘,其内有圆孔及上颌神经、卵圆孔及下颌神经,有颈内动脉颅内段走行通过的破裂孔,有脑膜中动脉穿行的棘孔;中段为岩骨本身,其内有内听道,颈内动脉管;后段为岩骨后缘以后区域,其内有颈静脉孔,颈内静脉、枕大孔。 侧颅底的骨性标志 眶上裂 眶上裂内宽外窄。裂的上界为蝶骨小翼下面,内缘为蝶骨小翼下根和部分蝶骨体,下边为蝶骨大翼上缘。 圆孔 在成人圆孔是一长4mm的管道。上颌神经从颅中窝经圆孔至翼鄂窝。其颅内段(三叉神经节至圆孔)右侧长10mm(4~15.1mm),左侧长10mm(5.4~16.0mm)。 卵圆孔 成人卵圆孔横径右侧为3.6mm(2.4~6.2mm),左侧为3.7mm(1.8~5.7mm)。下颌神经通过卵圆孔离颅中窝。卵圆孔内还有脑膜中动脉脑膜副支和下颌神经脑膜支通过。在卵圆孔内有静脉丛连接海绵窦和脑膜中静脉(有时还连接海绵旁窦)。 棘孔 棘孔位于卵圆孔后外侧,卵圆孔和棘孔前缘的距离为2.6mm。 棘孔是一短骨管,管长右侧为7.3mm(6~14mm),左侧为7.4mm(4~13mm)。一侧棘孔可成双或缺失。其内为脑膜中动脉,无棘孔时,脑膜中动脉改自眼动脉发出。 韦萨留斯(Vesalius)孔 此孔位于卵圆孔内侧,孔内为穿过海绵窦的基导静脉。有时还伴随一根细神经。孔的平均直径为1.2mm。 岩骨前区 岩骨前有一压迹,称三叉神经压迹。在岩骨上嵴可见三叉神经切迹。三叉神经压迹位于三叉神经切迹外缘。压迹向前下延伸到破裂孔和岩浅大神经沟。破裂孔和三叉神经压迹在面积大小上总是相反的。 三叉神经压迹下方有颈内动脉管。此管的前上表面常有裂隙(占96%),裂隙内有结缔组织,该结缔组织称为岩蝶下韧带,三叉神经压迹处有岩浅大、小神经管的开口。 岩骨前区 面神经管的表面多盖有薄骨壁,而无骨壁覆盖,骨管向颅腔开放的占15%。开放的骨管会导致膝状神经节直接暴露于颅中窝硬脑膜下方。 岩浅大、小神经管两开口右侧相距2.19mm(1.27~3.1mm),左侧相距2.59mm(1.82~3.36mm)。 岩骨前区 岩浅大,小神经向前内下行进,埋在接近骨面的硬脑膜内。在三叉神经节的下方,岩浅大神经过下岩蝶韧带,并与交感神经纤维(岩深神经〕混合。两神经混合后,进如翼管,形成翼管神经。翼管神经向前至翼腭窝里的翼腭神经节。岩浅小神经在颅中窝的偏低近岩骨腹面行进。此神经于硬脑膜外层中,穿过下蝶岩韧带终于耳神经节。 岩骨前区 弓状隆起在成人只有50%可显见,有20%已难以辨认。弓状隆起是颞上进路至内听道十分有用的标志。弓状隆起下方乃是前半规管。磨除岩骨表面部分骨壁可隐约透现前半规管管腔。其色蓝谓之 “蓝线”。 岩骨前区 弓状隆起外侧,为骨壁菲薄的鼓室天盖。天盖下外侧为岩鳞缝。岩鳞缝在儿童比成人明显,在颞骨冠切面可见此缝居鼓室外侧部分之上,外侧与颞骨鳞部重叠。 岩上窦在岩骨上缘,埋于小脑后天幕的脑膜之中。 内听道 内听道内有面神经,耳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这四支神经的位置在外侧部最为恒定。内听道的外侧部被一横嵴(镰状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外端又为垂直的骨嵴(Bill’s bar)分为前后两部分,面神经居前,前庭上神经在后,耳蜗神经和前庭下神经则分别位于下部的前后份 颈静脉孔 Strurrock(1988)观察了156个颅骨,发现右侧颈静脉孔比左侧大者为69%,左侧比右侧大者为23%,其余均为双侧等大。 颈静脉孔与颈静脉球完全被骨板隔开者右侧占5%,左侧占4.3%;被骨板部分隔开者右侧占2.6%,左侧占19.6%。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的内口为前内侧端小而后外侧端大的梨形。 其前外侧缘位于上方,形成颞骨岩部的下缘,由颈静脉裂、颈静脉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