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共10篇).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共10篇)

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共10篇) :知识点 基因 本质 基因的本质概念图 基因的表达知识点 基因的本质复习题 篇一: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连接) ★2.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A?G ★3.计算.在两条互补链中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即A+G=T+C A?T 3.整个DNA分子中,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2.DNA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无论DNA复制多少次,含有原来母链的DNA 分子永远只有两条 1)复制n次后DNA个数: 2n( n=复制次数) 2)含母链的DNA数量及比例: 2/2n 一个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则 (1)DNA分子数 ①子代DNA分子数:2个 ②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2个 ③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2-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 2-2条 n+1n+1nn第四代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篇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R型细菌:菌落 、 多糖类荚膜、无毒性 S型细菌:菌落 、 多糖类荚膜、有毒性可致死 ⑴ 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科学家 等人进行 ① 实验过程 ② 结论: 。 注意:该实验能否得出DNA是遗传物质?______; ⑵ 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_________等人进行。 ①实验设计思路: ① 实验过程 ② 结论: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3年由蔡斯和赫尔希完成) (1)实验方法: 。 用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标记噬菌体的DNA (2)实验过程 ① 标记噬菌体(先用含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含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用此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得到S标记的噬菌体 含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用此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得到P标记的噬菌体 ② 噬菌体侵染细菌 a、含S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实验结果: b、含P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实验结果: ③ 结论:。 ④ 思考: a.能否直接用含S的培养基来培养得到S的噬菌体?为什么?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 离心后,上清液是 ; 沉淀物是 c.实验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d.实验②中,沉淀理论上有无弱放射性?。若有,为什么?。 f.实验②中,上清液理论上有无弱放射性?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