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例题: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实质是(单选)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者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是否承认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例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多选)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发展的辩证法 例题1.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有(多选)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新作物品种 D.运动员训练 E.医生诊病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实践直接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所以我们既应注重参加实践,又要注重获得书本知识。不能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那个可靠,那个不可靠)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要亲口尝一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行先于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或归宿)。 (注意:认识的任务和认识的目的不是一个意思) 结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例题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单选) A.没有知就没有行 B.先行后知,重在行 C.先知后行 D.知行并进 2.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单选)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4.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中,由于艳丽诱人,人们担心有毒,只欣赏不敢吃。16世纪英国公爵带回一株给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落户欧洲,世代相传,无人敢吃。200多年后,法国一位画家冒险尝了一口,感觉味道可口,并未中毒。后经分析发现含有多种维生素。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单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例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从哲学上看,这说明(单选) A.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决定改革开放的进程 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多选)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于知 (2)统一: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注意:人的感性认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纯粹的,而是受人的理性认识的影响和制约。 毛泽东:“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获得尽可能丰富而真实的感性认识材料。 (2)我们的大脑,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正确的加工制作、概括提炼。 例题1.“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多选) A.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 C.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