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彝族地区.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云南彝族地区.pdf

维普资讯 清代云南彝族地区 森林生态保护碑刻档案研究 ●颜绍梅 张鑫昌 内容摘要 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清代 档案的研究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森林生态保护 云南彝族地区森林生态保护碑刻档案是清代彝 提供了借鉴。 + 族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说 一 、碑刻档案形成的历史背景 明了彝族人民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优 良传 统。这些碑刻档案在封山育林方面的规定细 清朝雍正年间在澜沧江以东地区实行 “改 致、精确、具体、完整,且操作性强,对我国今天 土归流”,改变了庄田和军屯的土地制度,将原 的森林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来庄田和军屯土地变价归入民田之中,大大地 关键词 清代 云南彝族地区 森林生态 加快了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清王朝为加 保护 碑刻档案 强对这一地区的封建集权统治,又从江西、湖 云南彝族地区至今尚保存着许多清代封山 南、四川等地内迁了大批移民到民族地区定居 育林碑刻档案,它充分说明了历史上云南彝族 开垦,而且这种做法持续至嘉庆、道光年间。河 人民就有重视森林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碑刻 谷地区、平坝地区和平缓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 我国档案学研究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 2002年第2期。 社会档案意识还有待提高。 4.林被甸,张起苏主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5,档案学研究编辑部:档案学研究 (1998~ 1,吕元智:档案学研究)的引文及载文分析, 2002)年期刊目录。 档案学研究)2002年第5期。 6.孔春苗:复印报刊资料G7分册收录报刊情况 2.孔春苗:从作者的分布看中国档案学研究, 的统计分析,档案与建设)2000年第5期。 档案)2000年第5期。 (作者:牛芳,山东省,泰山学院科研处,邮 3.白崇远:人大复印资料)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 学期刊论文全文转载状况计量分析,泰安师专学报 编:271021) 维普资讯 —■ 潮 隧 濑 圈翻■一 半山区被开辟成农田。土地垦荒,土豆、包谷等 年(1851年)立的 景《东封山碑》,道光二十二年 农作物的推广种植,给彝族地区的农业带来了 (1841年)立的 景《东封山育林碑》;大理市吊草 生机,推动了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 彝族村于咸丰元年 (1851年)立的 永《远护山 同时是人15剧增,土地大量开垦,加上战事不 碑》;祥云县东山彝族乡恩多摩蚱村于光绪十八 断,原始森林面积锐减,野生动植物 日渐减少, 年(1892年)立的 祥《云东山彝族水利碑》。这些 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给彝族地区带来了极大的 碑刻均属于乡规民约,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 环境压力。这一时期的森林破坏状况史书多有 会生活、社会实践,以及长期的交流与帅突中达 记载,在彝族地区 “多有江、广、川、黔居民在此 成的共识,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说明云南彝族人 盘踞,大开烧锅……”④ “道光十六年七月戊 民在森林生态保护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和 自律 年。又谕:有‘人奏:云南地方辽阔,深山密箐, 性。碑刻档案以物证说明了云南彝族地区人民 未经开垦之区’,多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穷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