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第九章节道家与道教
* *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 此读史,有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作为哲学流派和学术层面的道家,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和终极关怀,以“道”统摄自然、社会和人生三大层面,追求三者之间的自然平衡。 宗教文化形态的道教。 第一节 道家文化的历史演进与主要内容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1、老子: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第一,宇宙本体论上的“道一元论”。 (1)“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核心概念,故称道教。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第二,社会观: 绝圣弃智、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绝圣弃知,民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三,人生观: 身重于物,重身贵生 老子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名与甚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人的生命高于名利,如果过分看重和追求名利,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老子主张“身重于物”,主张重视生命、鄙薄名利的人生观。 2、庄子: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反对伦理纲常的束缚,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庄子》“骈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其主要途径有二: 心斋、坐忘。 “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吾丧我”。 第二,全生避害,超世、顺世、游世、消极遁世。 超世主义:“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顺世主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安时而处舜,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养生主” 游世主义: 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道家的中心问题本来是全生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 --《中国哲学简史》p120 道家“全生避害”的基本方针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尘世的纷争,显得比较超逸。因此,道家的基本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方面与儒学的隆礼贵仁、尚义主智形成鲜明反差。 二、后世道家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1、黄老学派 2、刘安与《淮南子》 3、魏晋玄学与“竹林七贤” 4、中国本土化的宗教――道教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道 教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道家和神仙方术,其组织雏形则可上溯至秦汉之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 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因此,道教至今以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张道陵(张陵)与五斗米道 张角与太平道,黄巾军起义 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归附曹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