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嗜好类作物分布 以烟草和茶叶为主,全世界烟草面积442万公顷,茶叶233万公顷。 烟草主产国: 中国、美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 茶叶主产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第2节 作物栽培学的内涵与作用 一、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环境变化规律和栽培管理规律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 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作物生长与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形态建成与生理生化规律。 ? 环境变化规律 温、光、湿、气、矿质元素等的季节变化与区域变化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栽培管理规律 播栽期、密肥水、化学调节物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效应及其与环境的耦合关系。 二、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目标 依据前述三大规律,采取栽培措施,使各生产要素合理组合,以达到作物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目的,使投入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 研究对象为群体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是群体,并非个体。解决群体中个体间在争夺光、温、水、肥、气中所存在的矛盾,发挥作物的最大增产、优质潜能及最大生态效益。 ? 综合性强 重点研究的是良法,解决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区域环境与良法的配套,处理茬口的衔接和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 应用性强 作物栽培学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发展性的特征。 四、 作物栽培学的地位与作用 ? 农业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学科,作物学是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物栽培学是作物学的二级学科。 ? 作物栽培学关系到我国十几亿人吃饭穿衣的大问题,对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 作物栽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3节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 ?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有农书的出现,如秦国的《吕氏春秋》,后魏的《齐民要术》,明代的《农政全书》等。 ? 虽然作物栽培学知识的积累可以追溯到远古,但作为一门较完整学科的诞生并不长。一般认为,英国人泰尔是首先倡导把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人。 ? 我国的作物栽培学是20 世纪50 年代农业院校新开设的一门专业主课,并由此诞生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 二、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古代的精耕细作栽培技术 传统的三大规律研究方法 现代的群体质量理论与模式化栽培技术 当今的“轻简”栽培技术 未来的精确定量化和信息化栽培技术 轮作复种 间混套种 深耕细作 陈永康 “三黄三黑” 刘应祥 “马耳朵、驴耳朵、猪耳朵” 凌启鸿 “水稻野龄模式” “作物群体质量” 少免耕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机插、直播技术 精确设计栽培 分子栽培 数字栽培 本章结束 * 苘麻 刘正辉 Email: liuzh@njau.edu.cnTel.: 025生科楼B3005 第1章 绪论 第1节 作物的概念、分类与分布 第2节 作物栽培学的内涵与作用 第3节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思考题 1、作物的概念? 2、大田作物分为哪3个大类?哪8个小类? 3、世界上哪3个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 4、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第1节 作物的概念、分类与分布 一、 作物的概念 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二、 作物的分类 ? 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 按作物感温特性 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耐寒作物: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 按光周期反应特性 长日照作物: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短日照作物:稻、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日中性作物:荞麦、豌豆等。 ? 按光合作用CO2同化途径 C3作物:稻、麦、大豆、棉花、油菜、蚕豆等。 C4作物:玉米、高粱、甘蔗、四倍体黑麦草等。 ? 按作物感水特性 水生作物:莲藕、菱、萍等 。 喜水作物:水稻、茭瓜等。 耐涝作物:高粱、麻等。 耐旱作物:粟、棉花等。 ? 按播种收获季节分类 ? 按播种季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体育学复习资料与题库.pdf VIP
-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南专家讲座.pptx VIP
- 最新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设计部和业务部内审检查记录(带记录).pdf VIP
-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劳动》全册教学课件.pptx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式教程 第3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承欢单元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综述.ppt VIP
- 2025年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统编版2024).pptx VIP
- 商业运营管理培训.pptx VIP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2025年培训PP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