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心理解剖.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杀的心理解剖.doc

? 自杀的心理解剖 ?? 【摘要】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国内的研究焦点主要关注的是怎样预测和预防自杀的发生等方面,对 自杀者的心理解剖工作却几乎没有开展。本文重点介绍并讨论了已经在国外开展了40年的针对自杀者的心理解剖工作 的概念、工作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国内专业人士更准确地了解自杀者死亡的心理学原因和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更 好 地预防和控制自杀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l自杀;原因;心理解剖;预防 【中圈分类号】d919.3 【文献标识码l?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4—0302-03 psychological?autopsy?of?suicide.chen?li—eheng,chen?pen?central?institutefor?correctional?police,baoding?071000, hebei,china 【abstract】suicide?is?a?serious?problem?that?endangers?public?heath.anyhow,current?researches?in?this?area?mostly focus?on?its?predicti0n?and?prevention.?in?china,?few?studies?on?psychological?autopsy?have?been?done?while?it?has?been?in dractice?in?0ther?c0untile8?for?40?years.?this?article?mainly?explains?and?discusses?the?concept?of?psychological?autopsy?and?its principles?and?specific?operating?methods.the?authors?intend?to?present?to?the?chinese?professionals?in?this?field?accurately?the dsychological?causes?and?other?relevant?risk?factors?concerning?suicides,?and?help?them?develop?a?new?channel?to?prevent?and control?suicide?before?it?really?happens. 【key?words】suicide,causes,psychological?autopsy,prevention [作者简介]陈立成(1960一),男,满族,河北保定人。医学学士学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副主任法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精神 医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罪犯心理矫治。e-mail:chenucheng2005@163.corn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4期) 一 、关于自杀研究的空白 目前已知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各方面专 业人士对于自杀现象都比较重视。但是,迄今研究的 重点几乎都集中在了怎样对自杀现象预测、评估、预 防以及怎样制止业已发现的自杀现象、医治因自杀未 遂而受伤的人等方面。而在具体工作中,每当发生了 自杀现象,除了积极救治自杀未遂者外,就是对自杀 死亡者进行积极的善后,还可能会依靠媒体空洞地呼 吁一下要珍惜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并对自杀的社会 和心理原因进行某些主观臆断性的胡乱猜测。除此之 外。大家似乎就再也无事可做,并无可奈何地被动等 待着下一次自杀出现。 这就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媒体的正面呼吁却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似乎在暗示人们自杀是一种能够 引起社会重视的手段,或是给人们的模仿提供了榜 样。因此,当某人——尤其是社会名流,例如香港演员 张国荣——?自杀后,社会上就会相继出现一大批追随 者接连自杀,甚至追随者的自杀方式、地点等都与“榜 样”相似或一致。最新的报道称,it]在2006新春开学后 的1o天,华南农大就接连出现了4起跳楼自杀死亡 的事件,似乎也印证了这个怪现象。也有的人是在第 一次自杀未遂后不久,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 自杀现象,直至最后自杀成功。 这种怪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自 杀现象发生后对ca杀(未遂)者进行认真详细的心理 解剖,并对相应的重点人群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 预,更忽略了对这方?[NextPage]?面的理论研究。 二、对自杀死亡者的心理解剖 (一)心理解剖的概念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对引起每一次自 杀现象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具体 的操作方法就是心理解剖工作。这里所谈到的“心理 解剖”[21(psychological?autops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