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武丧葬礼仪研究.doc
宁武丧葬礼仪研究
摘要:丧葬礼仪是灵魂不死生死观影响下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在实体联系和精神联系中存在着一个念祖怀亲的情结,围绕死者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等有密切联系。这一古老的活动在宁武地区有独特的表现,为我们研究社会学、伦理学、儒家思想、宗教观念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价值。
关键词:丧葬礼仪;灵魂不死;念祖怀亲;崇拜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死、澌也,人所离也。死亡对人而言是无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生命的终结。于人而言,生是偶然死却是必然的归宿。“丧,凶礼也,死亡之事也。”丧是古代凶礼(丧、荒、吊、?W、恤)之一种主要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且是中国四大礼仪(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的一种重要形式。丧是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是指安置死者遗体的方式。丧葬礼仪中所容纳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丧葬观念、丧葬习俗、丧葬形式、墓葬类别及与此有关的生死观、历史观、伦理观、宗教信仰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个生命结束时的丧葬礼仪历经数千年积淀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宁武地处吕梁山脉的黄土高原,居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拼搏。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加倍珍视生命,同时也更重视死亡。以下是当地几项重要的丧葬礼仪。
1. 入殓停灵仪式
老人过世当地人称“老了”“去世”“走了”,一般在其病危或弥留时刻,亲人要给其净身穿寿衣、鞋袜、戴好帽子。如果亡者去世时没好穿寿衣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内疚。若子女不在身边,要星夜赶回,在断气前赶到谓之“跟气”。亡者穿好寿衣后要尽快放入棺材中。如棺柩没有备好需在尸体下面垫木板,当地人忌讳“背贴炕面”(背炕石板)。入殓也称“黄金入柜”或“归大屋”,举行仪式时,孝子跪地,本族人抬起死者从孝子头上接过放入棺材中,并杀一只公鸡称为“倒头鸡”、做“倒头涝饭”、摆十二个守灵供献,供亡人口食和福荫后人殷实发达。合上棺盖时留一小缝,并夹一束麻在缝中,希望死者能复生。死者面部要盖一张白麻纸、称为“撒面纸”。意味着这一张纸隔着阴阳两个世界。然后上香、焚纸、点灯、子女痛哭。
2. 报丧仪式
首先找阴阳先生选择出殡吉时,棺柩摆放位置,称为“批殃”。并出示避忌表白;“xx门xx氏xx,生于…卒于…,忌虎猴蛇猪(龙狗牛羊或鼠马兔鸡)。其次悬纸钱一挂于大门外作为报丧的信号,纸钱的数量按亡者的实际年龄再加天、地各一份。称“座前纸”告知亲戚朋友,尤其要告知亡者的直系亲属称为“请人主”。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3. 钉棺仪式
钉棺称为“银锭封棺”,钉棺前孝子女从头到脚瞻仰遗容,长子用棉球蘸酒清洗亡者的眼部,众孝子喝剩余的酒,称为“开光”。传说亡者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亡者两袖内装与其实际年龄加天地各一份同数的“打狗饼”,身体上撒与实际年龄加天地各一份多的纸钱、撒五谷、放木炭、生牛皮、生铁等。合上棺盖时孝子女喊三声爹或娘,然后在棺盖的四角处把木锁(银锭)敲打进去,使棺盖与棺箱紧密结合。预示着亡者彻底死亡,从此亡者与阳世辞别进入冥界。
4.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戴孝也称“破孝”,孝子女、孙辈穿白色长孝,其余都戴短孝。穿长孝者须腰束麻辫,帽子上加“引舌”,谓之“披麻戴孝”。女婿、外甥一般戴草垛箍形帽子即可。
5. 纸扎、鼓乐
死亡是人生大事之一,家属不惜花费高价来办理葬事。纸扎、鼓乐这种门面形式要花血本,当地此项费用一般由女儿来承担。纸扎又称“扎作”,主要指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银山、聚宝盆、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制品。这种宋代之后出现用纸扎品祭灵活动,表明丧俗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当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时,对尸体的处理很简单,其情境为“古之葬者,原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蜂不树,丧期无数”,近乎对待野兽。随着社会礼仪、伦理观念及感情因素的加强,以及出于希望故去的人去冥世也占有更多财富,生活得更好的心理。对鬼魂的崇拜更倾向于世俗化、功利化,更注重人情味。人们或因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或利用悼念的形式减轻对死者的退避恐惧之情,或者出于相信死者的灵魂存在而彼此转生,家属们都要绞尽脑汁做丰厚的纸质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