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ViewFulltext-上海海洋大学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iewFulltext-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群体组成及生长率的年间比较 杨铭霞1 陈新军1,2,3 刘必林1,2,3 田思泉1,2,3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3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摘要:根据2007年(高产年份)、2009年(低产年份)我国鱿钓船生产采集的柔鱼样本数据,对西北太平洋渔汛期间7-102007年柔鱼胴长范围为200~440mm,优势胴长为240~310 mm,占总数的75.41%;体重范围为280~2540 g,优势体重为400~790 g,占总数的63.11%。2009年柔鱼胴长范围为160~430 mm,优势胴长为220~280 mm,占总数的66.87%;体重范围为43~9310 g,优势体重为300~510 g,占总数的53.75%。研究发现,2007年和2009年7-10月渔获群体均存在2个群体,即大型群体(L型群)和小型群体(S型群)。2007年S型群在渔获物中出现在9月中旬,约占样本总数的32.6%;2009年S型群则提前出现在9月初,约占样本总数的16.2%。2个年份的L型群生长速率相当,2007年略微小于2009年,而2007年S型群的生长速率明显比2009年快。本研究结合了渔场表温等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群体组成及其生长速度的年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物组成;生长率;年间比较 研究亮点:根据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汛期的渔获样本,对高产年份(2007年)、低产年份(2009年)的群体组成及生长率进行比较。发现2年渔获物中均存在大型群和小型群。2007年小型群占总数的32.6%,2009年仅占16.2%。2007年小型群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2009年,而大型群的生长速率则没有明显差异。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大洋性头足类,广泛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海域[1-2]。柔鱼为1年生的短周期种类[2-3],是我国鱿钓作业渔场的主要捕捞对象,其主要作业渔场分布在38°N~46°N、165°E以西海域。雄性个体的最大胴长为45 cm,雌性为60 cm[4]。研究认为,柔鱼生长率随性别、产卵季节和地理区域不同而变化,雌性个体生长快于雄性,秋季产卵个体快于春季产卵个体,西北部海域个体的生长速度快于中部和东部个体[1]。此外,海洋环境变化对柔鱼资源补充量及其群体分布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5-6],使得我国鱿钓船的捕捞产量以及群体组成也不一致。根据我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2007和2009年平均钓船产量差异明显,分别为每艘船443.7t和134.7t,这2年渔获群体是否有差异,它们在渔汛期间的生长率是否一致,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根据2007和2009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渔汛期间采集的柔鱼样本,分析和探讨2年间渔获物群体组成及其生长率的差异,为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1.1 采样时间及分布 我国鱿钓船于2007年、2009年7—10月分别在北太平洋海域作业渔场随机采集了1342尾、1640尾柔鱼样本。生产海域为150°~165°E,39°~44°N(图1)。 1.1.2 测定内容 测定了胴长、体重、性别和性腺成熟度等生物学指标。胴长测量精确到mm,体重测定精确到g。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10XD1402000); 曙光计划跟踪项目(08GG14)和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S30702)资助 图1西北太平洋柔鱼采样点分布Fig. 1 Sampling locations of Ommastrephes bartramii duing 2007 and 2009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1.2 研究方法 以20 mm组距对柔鱼的胴长进行分组,以100g组距对柔鱼的体重进行分组,得到平均胴长或体重以及优势胴长或体重。分别按周对柔鱼渔获物的胴长进行分组,利用DPS v7.05软件,得出各胴长组的正态分布曲线。根据不同渔获个体大小对性腺成熟度等级及其组成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每周渔获个体的平均胴长,以7月份开始作业的第一天作为第一周的第一天(一周为7 d),第一周记为t=1,以此类推,时间t=17(作业天数17周)。采用线性模型[8]来拟合渔汛期间的生长方程。采用瞬时相对生长率G(Instantaneous relative growth rate)和绝对生长率RAG(Absolute growth rate)来计算柔鱼的生长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