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思和根据.docVIP

21世纪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思和根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思和根据

21世纪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思及根据 【 作 者】张勤 【作者简介】张勤 北京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北京 100044) 【内容提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出发,对21世纪中国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思及根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素质培训菜单的开列,必须以科学的领导干部素质模式为基础,而科学的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理应由文化精神、政治、利益、经济、科技、法治6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法治是基础,文化精神是灵魂,政治掌握方向,利益开启动力,经济为主题,科技作保证。 【关 键 词】素质模式/文化精神/法治/科技/利益/经济/政治 【 正 文】   素质培训在当今党政领导干部教育中是一项重要课题。为了这种培训的行之有效,开列培训菜单便是不可缺少的先期工作。在实践中,素质培训模式的确立与素质培训菜单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在互动中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素质模式的充分研究可以尽量避免素质培训菜单内容的偏颇和脱离实际。当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时候,历史、现实、未来是干部成长无法回避的三个基本维度。因此,通过对过去党政工作主流思想及曾经流行过的做法的扬弃和整合、对党政工作现实挑战的分析和判断、对可能的国际转折及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预测,笔者认为,21世纪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应包括文化精神、政治、经济、利益、科技和法治6个构成要素,而决定这6个要素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的则是历史性基因、现实性基因和未来性基因。   一、从历史性基因看21世纪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的构成   过去的50余年间,我们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建国以来,从观念形态上讲,精神意识、政治意识、利益意识曾分别以主流身份相继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形成了以泛精神、泛政治、泛利益为特征的不同时期。这些不同的社会存在和主导意识,不能不对当时的党政工作和几代官员的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同的影响。   首先是精神因素。这里的精神是中华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既包括革命理论的价值及其体现,也包括民族文化能力和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及其体现。事实证明,自建党至建国几十年间促使我们节节取得胜利的精神,帮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民众夺取了政权,建国初期巩固了政权,并建立起国民经济的基础。“精神”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战时的无畏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无私),既增强了共产党人的自信、团结,又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既是创业代崇拜的对象及其人生支柱,又是创业代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制胜法宝。为此,作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革命为内核的精神,理所当然地应该保留在现代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模式之中。   但是,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和生活的富裕,新生代干部思想深处对精神作用的认识不能不存在着差别。肯定精神作用者认为,1976年之前精神作用的发挥虽然有过起伏,但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他们依据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成功,抗美援朝胜利,北大荒巨变,大庆油田创业,原子弹试验告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大批涌现及其创造的时代精神、巨大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等事实断言,“中华民族只要追求发展,革命精神的发挥永远少不了”。否定者认为,精神作用的长期超常发挥,已使当时的人严重地忽视了客观规律和科学价值,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他们根据“大跃进”口号破灭、盲目增产失败、过度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等项事实断言,“少谈精神,多搞科学,多搞经济”才是明智的。夸大精神作用者认为,依据国内贫穷、国际封锁的条件而言,“革命精神是促使人们当年取得全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经验今天完全适用”。对精神作用认识的这种反差,今天仍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层级的党政领导干部当中,甚至创业代干部在市场经济和新生活面前,也存在着“自信自豪”、“无怨无悔”与“悔不该当初”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厘清曾经被奉为“至宝”的精神的真实内涵、作用,才能正确理解列入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模式中的精神要素,以避免纸上谈兵,难于收到实效。   其二是政治因素。1966年前后的中国,精神作用被强调到极致,对领袖和英雄的崇拜近乎盲目。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既有百年积弱遗留的贫穷、封建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国门闭锁带来的闭目塞听,也有制度方面的种种原因。当时,虽然经济建设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但精神主导的惯性使得人们更乐于以“政治坐标”判断衡量一切。作为主要是阶级和政党活动的政治,此时成了包括政治家、政客在内的全民的职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强国理想的实现,更在十年的“左”倾政治中,使我国的国际交往因以意识形态划界而陷入孤立,国内经济因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濒临崩溃。十年的狂热,不啻于用撕破真理的办法实施了一次所谓“政治”的教育。痛定思痛,它使“政治占据何种地位对国家发展最有利?”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