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单元组学习和古诗三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_单元组学习和古诗三首教案

《泊船瓜洲》 《 秋思》 教学目标: 懂得意思,体会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初步掌握一些读诗的方法。 一、读诗导入 1、同学们刚才背了好几首古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听你们的读诗是种享受。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读题目。 2、学诗首先要把诗读通顺,字正腔圆,琅琅上口,有诗的味道,自己读读吧。(两首同时呈现) 二、初步交流,引发情感 1、指名读,尽量读出诗的韵味来。 相机点拨多音字:“间”的读音,相机板画地图。把三个地点和长江画出来。 “数重山”、 “意万重”,读第2声和它意思有关,什么意思?(多)对啊,表示很多时读重,我们说心事重重,山重水复,轻舟已过万重山。再读这两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欲作家书意万重”。 2、以你喜欢的方式,再去读一读,看看注释和插图,相互说说诗词的大概意思。 3、编者将这两首诗编排在同一课,你有什么发现?(都和思乡有关) 4、两首诗中哪些字眼一看就看出是写思乡的?(预设:“还”、“秋思”、家书”等。) 三、细品细学《泊船瓜洲》 1、古诗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语言特别凝练传神,让我们走进《泊船瓜洲》,静静默读,深入字里行间,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王安石这种急欲还家的思乡情?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 2、交流。 (估计学生都从明月那句入手,根据文本渐入的思路,从第一二两句开始学较好,老师在巡视时有意识找到前面符号的同学)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生谈体会。(诗人泊船瓜洲,与京口只是一水相隔,再过几重山就是他的家乡了。离家这么近,诗人一定很想回家。) B、师:一道长江水,数重险峻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间”,觉得是“只隔数重山”呢?(诗人21岁离开钟山,高中进士后一直在地方和京城为官,远离家乡。如今他途经瓜洲,对他来说,此刻故乡是如此之近啊!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诗人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的恋乡之情。) C、近乡欲还乡,思乡情切切,谁来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有谁能像刚才**一样,抓住一个字眼、词眼来体会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预设1——“绿”字。 A、这一个绿啊,让诗人浮想联翩,他想到了故乡江南哪些景色呢?(生自由说)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能像老师一样想到成语或诗句吗? 一切美景尽在这个“绿”字中,绿得多巧妙啊,齐读。 B、关于这个绿字还有一段千古佳话呢,谁知道?相机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C、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江南多美啊,诗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他想起了酒楼里……青山下……郊野外……(想象说话)多么美好的时光,而这一切只能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了。 预设2——“何时还” A、既然诗人如此想家,为何不回?(当时王安石应皇帝的诏命从江宁赴京城任翰林学士,公务在身,无法回去。板书:欲还不得还) 知道王安石离家时几岁吗?(21岁)此时他途经瓜洲,几岁了?(49岁)28年哪!人生能有几个28年!这28年来,诗人为仕途奔波,为理想奔忙,而每每想起家乡,总是如此的牵肠挂肚,他是多么想回去看看啊!可28年后,当他途经瓜洲,离老家这么近,却欲还不得还,且不知自己何时能还家,只能仰天追问明月——接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这是多么刻骨的一种乡愁啊!再读该句。 诗人21岁,上京赴考,途经瓜洲,意气风发地问: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49岁,上京重用,途径瓜洲,百感交集地感叹: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55岁,罢免相位,再次途经瓜洲,已是物是人非,怎不老泪纵横地悲叹: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某年某时某地,我们也远离故乡,适逢明月,会情不自禁地问: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过渡:何时还,何时还,王安石欲还不得还,满腔思乡情只能寄托于春风明月,让我们一起吟诵全诗,再次感受诗人的思乡之苦吧。 四、迁移《秋思》 放手点拨 咀嚼“思乡”苦 1、王安石将思乡寄托于春风明月,那诗人张籍又以怎样方式表达思乡之苦?请同学们静静默读,圈出关键字词,也可动笔写写。 2、交流: (1)、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思乡情?板书:发家书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呈现前两句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谁来读。 这千言万语说不完的感觉谁能再读读吗? 你非常投入,能告诉大家你心里想什么?(生:想这家人,有好多话要说……) 2.那为什么张籍会有那么多话要说呢? (谁知道张籍的历史背景)适当补充:张籍小时候家很穷,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江苏苏州,常年四处漂泊、流落异乡,写这首诗时他暂居洛阳,刚刚做了官,远离千里之外的故乡已经12年了,12年四处流浪,乡愁自然是意万重。 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到“家书抵万金”,那诗人张籍在家书里又会写些什么呢?会想到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