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修改.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课件修改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7.?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 词 多 义 舍:1.便舍船( ) 2.屋舍俨然( ) 寻: 1.寻向所志( ) 2.寻病终( ) 乃: 1.乃大惊( ) 2.乃不知有汉( ) 为: 1.捕鱼为业(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 出: 1.不复出焉( ) 2.既出,得其船( ) 丢下,离开 房屋 找 不久 于是,就 竟然 当作 对,向 离开 出来 古— 今—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食品的味道好 古— 今— 率妻子邑人 阡陌交通 古— 今—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交错相通 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 今 异 义 隐隐约约,见不真切 好像 古— 今— 仿佛若有光 古— 今— 古— 今— 来此绝境 古— 今—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古— 今— 不要说,更不必说 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古 今 异 义 遂与外人间隔 不来往 隔开,隔断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够 一、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是 , 时 著名诗人。 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 、 、 、 桃花源的情形。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 《陶渊明集》 东晋 陶渊明 发现 访问 离开 寻找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A A A A A A B B B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