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微孔膜管制造微气泡的条件及其粒径分布
陶瓷微孔膜管制造微气泡的条件及其粒径分布
吴胜军 方为茂 赵红卫 昌宇奇 冯波 熊莹 林学理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 微气泡制造技术是气浮工艺的关键。研究了陶瓷微孔膜管产生微气泡的条
件,流体物性对气泡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采用静态显微摄像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
对气泡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微孔膜管产生的微气泡粒径
在 15µm~50µm 之间,气泡的数密度在3.16*102 3 2 3
个/mm 到8.21*10 个/mm 之间。
膜管孔径大小及表面性能,剪切流流速,液体表面张力,粘度是影响气泡粒径分布
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陶瓷微孔膜管;微气泡;气泡粒径分布;数密度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The condition of using ceramic microporous tube to produce
the microbubbles and its size distribution
WU Shengjun ,FANG Weimao ,ZHAO Hongwei ,CHANG Yuqi,FENG Bo,XIONG Ying ,
LIN Xueli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ou 610065,Sichuan ,China )
Abstract :Microbubble generator is the key equipment of floatation technology. This work is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Liquid properties on the initial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using ceramic microporous tube to produce microbubbles.The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is unit
was measured by static micro-video and image analytics system.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crobubbles whose diameter is dominated from 15µm to 50µm, and numerical density is
2 2 3
between3.16*10 ~8.21*10 counts per mm .the initial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depend strongly on
pore size and 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rane tube, cross-flow rate,liquid surface tension
and viscosity.
Key word : ceramic microporous tube ;microbubbles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number density
引言
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与微小泡结合,形成复合物,使悬浮物的密度小于
液体密度,浮于液面而达到净化液体的目的,这一技术称为气浮技术。该技术以投资效率高,
作者简介:吴胜军(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浮分离技术的研究。
方为茂(联系人),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wmfang@scu.edu.cn
操作简便,净化效果显著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选矿等领域的两相之间的热交换和
质量传递过程,以及环境工程中水的净化、污水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