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矫正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矫正课

试卷分析及矫正课 任课教师 黄凤杰 单元名称 克、千克、吨的认识 日期  2014年9月 试题分析 试题的难易度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接近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素材选取广泛。因此,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很感兴趣,试题的难 与新课改对应分析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注重学生动手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新知。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掂一掂、估一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试题质量分析 题型简单,配合图画,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本试 题各层次比例适当,是一份很好的试题   试卷分析 学生做题情况及等级分析   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认真du题,书写有很大的进步,其中A 60人, B 21人, C 19人 ,D 7人。 出现问题   1.学生书写不认真,卷面太乱, 2.个别学生读题不认真,错题较多 3.解决问题,审题不认真,做题的习惯不好。 改进措施 1、做好学生的培优转差活动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 4、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矫正内容   判断题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矫正重点   判断题、解决问题。 矫正难点 ? 动手操作题。  解决问题第1、3、5题。 矫正过程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决问题 (1)教师分发试卷 (2)讲解本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填空中:一座钢筋水泥桥的载重量是150(?? ) ?? 判断题中: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解决问题最后一个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4)汇报交流 2、组间共同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 组间共同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总结经验,找不足 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汇报。 3、归纳总结,类化练习 1.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2、类化练习: 一.填空题 (1)6千克=( )克 2)34000千克=( )吨 (3)8吨=( )千克=( )克 (4)48000千克=( )吨=( )克 二.选择题 (1)1吨 600千克比 2 000 千克少( )。 A.120千克 B.80千克 C.400千克 D.120 (2)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 9000千克,合( )吨。 A.9000 B .90 C.9 (3)一个苹果约重( )。 A.60吨 B.60千克 C .60克 三.解决问题 (1) 学校食堂运来5吨大米,用掉 2600千克,剩下的还够3天用完,剩下的平均每天食用多少千克? (2) 一头奶牛的重量是约 500千克,8头这样的奶牛共重多少吨? (3)宏信建材商店有水泥4000吨,运了4天后还剩下800吨,平均每天运多少 4、教学反思 成功的地方: ?? 克、千克、吨这一单元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我更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如花生米、2分硬币、各种袋装食品、袋装食用盐家用体重计等物品,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充分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学生总结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猜测:1吨有多重?因为吨这个单位离孩子们更遥远,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100袋净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吨;40个这样孩子(找个班级体重适合的孩子做标准)体重大约是1吨,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单位的大小,从而得出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由此一步一步,学生逐步达到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目标。 ?? 存在问题: ?? 没有充分挖掘现实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学生没有认真去操作,对掂一掂、称一称没有认真去做,所以对质量单位体会不深,不能正确估计有关物体的重量。 ?? 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通过本单元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孩子暂时放下课本,走进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克、千克、吨,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要求。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