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藏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doc

  汉藏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 一、河图·洛书在西藏 太史公云:“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又云:“蛮夷氐羌虽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②这一描述比较接近于当时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宗教文化 发展 情况的事实。 以下就西藏藏族经常佩戴于腰间起护身符作用的铜镜图案及藏历图上的画面来探索“河图洛书”以至五行、阴阳、八卦这一系列 哲学 思想在西藏的 影响 。 在“护身铜镜”和“藏历图”中心场有一“三三幻方”(magic square),藏语称为“九宫”(Pho—brang dgu—glign),或又根据苯教说法称为“九痣”(Sme—badgu)③,在正方形的九格内填以藏式字码1—9,而这九个字码分别代表了方位、五行、颜色等等④。如图2: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方位与现行号位观念相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这1—9九个数字在九个格内的排列位置表现了与“河图”完全一致的神秘观念。就是在宫内横、竖、斜各行加起来总和都是15。即: 4+9+2=3+5+7=8+1+6=4+5+6=2+5+8=15 再请比较一下河图: 图4河图 只需把河图向左方逆时针方向旋转两格,即可看出与“九宫”完全一致,藏人的九宫数字码,只是相反图像而已。 宋人邢凯,在其著作《坦齐通编》中有一段极为重要的描述: 河图之数不清,种放得之于陈搏,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取白黑碧绿黄赤紫配之,以定吉凶,谓之九宫①。 这里把河图的图像,跟九宫联在了一起,使我们更进一步确认河图与九宫的关系。《书洪范》说: 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②。 后来,汉代的刘歆的推衍,就把河图跟五行、阴阳、八卦等一系列思想哲学的范畴统一起来,长时期成为最有影响的思想,对各兄弟民族发生影响。相信“河图”与“九宫”传到西藏是吐蕃时期,可以取唐李德裕所作“中书门下两省奏请崇重九宫祀典”一文为证③。以图5表之如下(此图系张克强先生绘赠): 我们从这幅图来看大致可以确认“九宫”即“河图”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在唐代藏人 社会 中已经定型。藏族史学家明确记载这一不争的事实。 相传为赤松德赞(742—797)时期的作品,藏文出土古籍之一的《五部遗教》(Bka—thang—soe—Lga)对此事有较具体的记载: (松赞干布)挑选了蕃人中聪明有识之寨达丹、朗措多勒、甲迦冬衮、达米达卡等四人,赐给每人一个金盘、八枚银币、一枚金币及路上使用的金沙半升。对他们说:“你们到汉地去, 学习 对我们吐蕃有益的学问。以前,吐蕃只有公主带来的占卜历算书籍六十种,还有从印度翻译的十二缘起、六日轮转等。占卜历算未能发达。要学习测算生死、推算四季天时气节须与汉人接触。你们要努力成为学者,我一定给以重赏。”这样吩咐以后,派遣他们前往汉地。他们到了汉地分别投拜了汉地四名学者,向其中精于推算四时季节的嘉赤、摩诃衍那学习了一年又七个月。除了推算时命以外分别教了《明灯书》、《卦书》、《天地灵迹》、《纸、绳卦术》等测算之法。另有汉地测算之学称为五大续的五支,即:《摄集证树之木续》、《神灯光明之火续》、《甘露净瓶之水续》、《隐匿幻艳之土续》、《黑色丹铅之铁续》以及其它十支古籍秘诀,等等。① 书中还接着夹叙夹议地记载这四个学成回藏后,大展其才,如何运用所学的汉传历法、五行八卦知识,受到赞普赞美的情况。 ① 本节参见王尧《汉藏民族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载《安多 研究 》1996年1期。 ② 《史记》《龟策列传》自序及正文。 ③ 请参看藏人苯教学者、旅居巴黎的桑木旦·江村·噶尔美博士的专文《苯教 历史 及教义概要》。(A BrEif 一Introduction Of Tibetan Bon 1975 Tokyo)汉文译文刊于《藏族研究译文集》(一)。 ④ 按:关于藏文数字码的起源,究竟是早于印度——阿拉伯字码,抑或源于印度——阿拉伯字码至今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探索。 ① 原注:此条系严敦杰先生故前面告作者。 ②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尚书·洪范”第33、34页。 ③ 《全唐文》七零六卷。 ① 达仓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rgya—bod yig—tshangs)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9—100页,文字略作订正。 二、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 五行学说在 中国 由来已久,它是许多旧学问的主心骨,无论是古代 科学 (天文、医学)、古代 哲学 (思想、逻辑)、古代 政治 学(伦理、纲常)、古代神学(谶纬、卜筮)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