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承千经典,吸纳西方智慧企业网景
传承千年经典,吸纳西方智慧
打造中国本土化管理教育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一、项目宗旨
哲学对于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科学,但它的前提性、基础性问题却属于超验哲学所研究的对象,诸如组织使命、经营理念、用人策略和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很难完全用科学的手段加以解决。然而,当今人们惯常将管理学定位于“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做法,正好忽略了哲学层面的问题,从而陷入了过分模型化、数理化的偏执。与此相适应,风行于世的MBA教育大都偏重于各种理性分析技能,从而鼓励了一种“精于算计型”的管理模式——精明、自负、倾心于技术分析,并确信管理技巧可以从一家公司套用到另一家,而无需长期浸淫于某个行业。“这种课程训练出来的毕业生犹如雇佣兵,除了少数例外,他们对企业没有承诺感,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有献身精神的管理者”。
还有些管理理论家则一味强调所谓“洞察力”,倡导一种“英雄型”的管理模式——在这种视野中,高层管理者被视为具有超凡魅力的人,他们通过描述充满蛊惑的组织“愿景”而深深地感染员工。然而,这种以“愿景”作为组织前进动力的哲学,不仅包含了一种关于领导者超凡能力的虚妄假设,还以领导的超人能力来取代实质性的组织建设,产生出功利性的而非有责任心的、热情的、自律的行为主体——除了“上级想让你知道的那些,你将一无所知”,从而阻碍了有利于组织创新的怀疑过程和复杂的学习过程,进而最终消灭组织中的所有不同意见……
显而易见,当今管理学的发展已到了一个迫切需要反思的时代。哲学能否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我们能否按照哲学的本性,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反思具体科学。如此一来,应答时代的呼唤,实现管理学与哲学的联姻,即管理哲学的研究,必然要成为当今管理研究的主旨。如果说管理学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哲学则是通过对现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以期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权衡和宏观视野中为人们提供一种深层的智慧和启示。我们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怀疑和批判中,认识我们的偏颇或失误,从而进一步端正我们的思维方向。霍金森说得好:“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重镇,适时而行,于2005年创立了管理哲学教研室,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管理哲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教学科研单位,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达30多人,已有三届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走上社会岗位。2007年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大力阐发中外管理智慧,积极关注中外管理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努力探索适宜于中国本土环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研究中心已在管理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并先后主办了两届全国性的管理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基于社会各界对管理哲学的广泛需求,本着经世致用的立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汇集国内相关领域内的知名学者,特举办“管理哲学硕士研究生进修班”,旨在塑造具有深邃哲学视野、融会中西管理智慧的智者型管理者。
二、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系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安启念)
管理哲学专题研究(彭新武)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罗安宪)
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张志伟)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王鸿生)
管理哲学专业英语(刘敬鲁)
专业必修课系列:
中国管理哲学(葛荣晋)
西方管理哲学(刘敬鲁)
东方管理哲学专题(李萍)
中国管理哲学原著选读(彭新武)
西方管理哲学原著选读(刘敬鲁)
领导哲学(万俊人,等)
管理伦理学(李萍)
人力资源管理(郭海龙)
组织文化研究(徐尚昆)
现代管理思维与方法(徐尚昆)
专业选修课系列:
纵横捭阖:《鬼谷子》与《战国策》中的谋略与论辩(彭新武)
知人善任的艺术:从《人物志》到《冰鉴》(彭新武)
佛学智慧与心灵管理(温金玉)
晋商研究(晁连生)
徽商研究(杨晓民)
海外华商的创业之路(马国柱)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胡大平)
德鲁克的管理哲学研究(裴广一)
当代管理前沿系列:
社会变革问题研究(安启念)
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管理(姜璐)
企业战略转型与系统变革彭剑锋2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近年来,多次应邀到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讲学,深受欢迎。
郭海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出版《现代化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企业文化案例评析》、《销售人员人际关系360°沟通技巧》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胡大平:加拿大皇家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管理科学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美国“HP卓越领导力”唯一华人授权讲师,北大、清华、浙大、华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