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BayerAGNYSE︰BAY.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拜耳〔BayerAGNYSE︰BAY

拜耳(Bayer AG NYSE:BAY) ------(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 拜耳十字 子公司与服务公司 拜耳技术 拜耳中国 拜耳的产品 拜耳丑闻 拜耳现状 历史 拜耳集团发迹于德国。1863年8月1日,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与颜料大师约翰·富黎德里希·威斯考特(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在今天德国乌帕塔的巴门(Barmen)创建了一家颜料公司──“富黎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et comp.)。1912年,公司迁往德国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现在,勒沃库森依然是拜耳集团总部所在地。今日,拜耳集团350个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至2013年拜耳已经有150年历史。 拜耳十字 拜耳十字是拜耳公司的标志,1904年起开始使用。拜耳十字由横排和坚排的“拜耳”(BAYER)英文单字组成,两个词共用一个Y字母,最外面为一个圆圈。拜耳总部在勒沃库森有一个大的霓虹灯标志。这个1958年安装的拜耳十字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子公司与服务公司 拜耳旗下的三家子集团 拜耳医疗保建公司 (Bayer HealthCare AG)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Bayer CropScience AG)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拜耳旗下的三家服务公司 拜耳科技服务公司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拜耳工业服务公司/科伦塔公司(Bayer Industry Services GmbH Co. OHG / Currenta GmbH Co. OHG) 拜耳商业服务公司 (Bayer Business Services GmbH) 拜耳技术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夹层复合材料 拜耳聚氨酯硬泡:有效冷藏链的关键环节 冷库的零排放理念 未来愿景——用于超市购物之旅的移动冰箱 冷藏链——不仅针对食物 研制出特殊边缘亮光树脂薄膜 发明海洛因 拜耳中国 拜耳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82年,拜耳首次在中国销售染料。如今,拜耳对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投入稳步提升。本着拜耳解决方案——应中国之需的承诺,拜耳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逐步投资发展为目前的大规模的、世界级资产投资。目前,大中华区已成为拜耳在亚洲的最大的单一市场。2012年,拜耳在该区域的销售额达到35亿欧元左右。目前拜耳在大中华区拥有13,000 多名员工,大中华区业已成为拜耳全球投资的主要重心之一。 拜耳中国 拜耳在中国的核心策略就是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拜耳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与政府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中国市场的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明确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如农业问题、能源紧缺、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并将针对这些挑战,加强解决力度,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在全球,拜耳的使命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理念在中国应用起来就是拜耳方案,应中国之需 拜耳中国 拜耳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三大子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拜耳作物科学及拜耳材料科技,同时还设有一家服务公司——拜耳技术服务。拜耳在大中华区运营多家生产工厂。目前,本地生产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伴随着正在进行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拜耳致力于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合作伙伴。 拜耳在上海的服务公司 拜耳的产品 拜耳在大中华区推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其中各领域的代表产品有: 医药保健领域:拜阿司匹灵(Bayaspirin?)、达喜(Talcid?)、拜唐苹(Glucobay?)等。 聚合物领域:模克隆(Makrolon)?、拜本兰(Bayblend)?和Baydur?等。 作物保护领域:锐劲特(Regent) ?, 敌杀死(Decis)?,骠马(Puma)?和安泰生(Antracol)?等。 拜耳丑闻 2003年5月22日《纽约时报》报道曾经给数亿患者带来福音的制药巨头拜耳公司竟然可能是幕后杀人“黑手”。拜耳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众多亚洲国家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销售了一批可能被艾滋病毒(HIV)感染的血友病药品,导致数百人患上艾滋病,其中多人死亡。 遭到曝光的这种旧药是FactorVIII(第八因子)凝血剂,由拜耳公司下属的卡特(Cutter)生物制药公司生产。因为这种药是从1万多名血液捐献者提供的血库中提取出来的,而当时献血者没有进行艾滋病检测。该种药品初期在美国投放后,曾经导致数千人染上恶疾,其中很多人死亡,拜耳和其它三家生产该药的厂商向血友病受害人赔偿6亿美元,平息了这场官司,但是并没有承认他们有失误行为。 《纽约时报》指出在此事刚闹出来后不久,制药商已经在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