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6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辩析.pptVIP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6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辩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6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要点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的异同 [学会读史] [探究思考] [拓展应用] ?史论形成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的异同 要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学会读史] [探究思考] [拓展应用] ?史论形成 史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魏源《海国图志》史料二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1)史料一说明魏源主张改变“蛮夷观”对西方文明之国不能再称为蛮夷;其意图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史料二表明张之洞认为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1)分析归纳史料一中魏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答案:改变“蛮夷观”;其意图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据史料二指出张之洞是如何看待“中学”与“西学”的?其目的如何?答案: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史料 (2016·陕西渭南二模)“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答案: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1.相同点(1)背景:列强侵略带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2)目的:抵抗侵略维护封建统治。(3)学习内容:局限2.不同点(1)学习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目的侧重点不同:“师夷长技以制夷”侧重“制夷”(反侵略);“中体西用”思想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自强。 (3)影响不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没有冲破传统的“华夷观”也没有大规模实践影响局限于引导先进知识分子关注世界;“中体西用”思想冲破了传统的“夷夏观”在其指导下的洋务运动持续30多年推动了中国军史料一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康有为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史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史料一表明康有为把“民主”“议院”等西方政治理论渗透入传统儒学之中借助孔子儒学否定君主专制宣传西学。(2)史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的思想特点。(3)史料三反映了康有为“托古改制”是因为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先王”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根据上述史料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答案:特点:将西方政治理论史料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据史料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