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租界史调查
天津租界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
英国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60年-1943年。1860年12月17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一带。后来不断扩展,形成东临海河,北面沿宝土徒道(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南沿马场道到佟楼。1897年3月31日,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河。这个扩充界有1630亩。1902年10月23日,面积131亩的天津美租界并入,成为天津英租界的南扩充界。1903年1月14日,天津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以西扩展了3928亩,称为推广界。天津英租界为天津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区和高级住宅区,东部邻近海河的维多利亚道是一条著名的金融街,集中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和金城银行等中外各大银行,以及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等洋行;西部的推广界部分,在20世纪初形成天津最大的一片高级住宅区,今日通称为“五大道”。在民国初期,曾有大批前清遗老和下野政客定居天津英租界。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实际是天津英租界,并在当地发布总统指令和总统任命,并设立议员招待所,使天津英租界一度成为民国大总统的驻地以及没有内阁的政府所在地。美国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60年-1902年。1860年,美国也在英租界南面相邻设立一个租界。但美租界因为美国南北战争一直无法获得政府的批准,1880年美国领事以日后有权恢复行政管理为前提,归还租界,并由天津海关代管。1896年美国再次声明放弃租界管理权,但是清政府没有回应。1902年,美租界私自将租界有条件转让英租界,和英租界合并。但是,由于美国人对美租界行使行政管辖权的时间十分短暂,因此直至其并入英租界都是鲜为人知的。法国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61年-1946年。1861年6月2日,法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划定法国租界,在英租界北邻确定了位置,面积为439亩。开辟初期的天津法租界并不兴盛,租界内甚至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个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合众会堂,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就是位于三岔河口的望海楼天主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临近的宫北大街。1870年6月发生了天津教案,外国侨民纷纷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开发经营。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致使天津法租界在早期的一段时间内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到20世纪初,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挖出的泥沙用于填平租界西部新拓展区的沼泽,在中国北方传教的天主教会各大修会的账房以及英、法和比利时等国房地产公司纷纷在此区域造房出租,同时,由于天津老城遭到兵变的破坏,大批商户迁入,使法租界迅速繁华起来。不久,这一区域就取代了天津老城,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业中心,杜总领事路(今和平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陆续建成天津劝业场等众多商业设施。德国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同年九月十三日(10月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日本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8年-1943年。1898年8月29日,根据《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清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划定日本租界,位于老天津老城东南,但没有立即进行开发。1903年日租界正式成立时,又进行了扩展,共有2150亩。东临海河,东南沿秋山道(今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现南京路),西至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两侧到福岛街(现多伦道)折向西。开发天津日租界的所在地域,原是位于天津城东南方的一片沼泽地,1860年代英法在天津开辟租界时,避开了这片不易开发的地区。1903年以后,进行了浩大的填筑工程。由于它位于英法租界与天津老城之间,不久发展成天津的娱乐商业区,日本政府允许在租界地吸毒,使得毒品行业合法化,因此当时在天津日租界成为烟馆和妓院云集的地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