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好字画鉴赏秋山问道图.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好字画鉴赏秋山问道图

保值堂鉴赏巨然秋山问道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样式有水墨画、壁画、版画等。其中,最能体现中国绘画特征的画种要数水墨画。水墨画发源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晋唐之时,自宋以后盛行至今。水墨以毛笔、纸或丝绸、墨和水等为绘画工具和材料。有淡彩渲染或者重彩色的画作,通常也归入水墨画一类。传统的水墨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在历代的传世佳作中,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而中国画的最大成功,莫过于自然天成的独树一格的水墨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皆以水墨勾、皴、擦、染、点,干、湿、浓、澹、焦写出一收一放,一起一伏,一转一折,心中有山、意中有水,便可随手爲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文人墨客们,早就深谙此道也!依山而居,傍水而栖,把诗情画意,精神内涵寄託于盈盈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大好山河景色,让身心疲惫的自己,通过一幅水墨山水画来了结心灵的释放,回归到大自然,追逐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俨然是一派春光无限,人间天堂的景象。 不同的山水,所孕育出风情和性格截然不同,文人画家生活寄情于山水,源于自然,表现自然。诗意,禅意,人情味,俱在其中!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王维的山水画,常把他的理想寄托于山水之中,使之具有一种空灵静谧的气质,融合了诗意,禅意,人情味。 水墨山水发展到五代,到董源的门第巨然,他传承了董源水墨山水画的画风,扩展董源水墨山水画风的是他的门人——巨然,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僧人,其籍贯作建业(今江苏南京),作钟陵(今江西南昌)。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宝寺僧。师法董源,工画山水,早年着力刻画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多作矾头,晚年渐趋平淡,益见自然。喜用破笔焦墨点苔,常于水边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 巨然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怡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濛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此幅《秋山问道图》描绘土山层叠,山形圆浑不做峻峭之崖壁,山顶有卵形巨石堆垒,名之为“矾头”。以长弧形的线条皴擦山石,名之为“披麻皴”,笔势柔畅,淡墨居多,饶清润平淡之韵味。画中尚有溪流幽径,茅舍林立,一片江南风光。 本幅《秋山问道图》是存世传为巨然的作品中重要之一,惟其之传的印记‘司印’之尺寸与习见者略小,进而引起疑点之讨论,但《秋山问道图》作为现存的巨然的作品中与史载巨然的风格最为接近,却无争议。 《秋山问道图》在画法上,采用淡墨长披麻皴,画出土多石少的浑厚的质感,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卵石(即矾头),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然后,以破笔焦墨点苔,点得非常沉着利落,使整个大山气势更加空灵。顺便说一下,山水画中点苔的作用,它可以表现远处丛树、杂叶;可能表示石上青苔;也可以用它来打破一下皴法的单调,使画面更有精神,增加—种形式美。 在这幅《秋山问道图》画上的点苔、相当成功,而且显示出了巨然皴、染、点技法??常成熟。另外山顶中夹着矾头,使皴笔密中“透气”,有以虚映出实的效果。当然矾头如果用得太多,则会造成景碎,破坏山的整体效果。 唐宋间,禅宗盛行,南方山水画派崇尚“平淡天真”。观此幅《秋山问道图》,虽主峰耸立,却无坚凝、雄强之势,但见柔婉;曲山抱合处,密林丛丛,三二茅舍坐于其中,柴门洞开,引小径回旋,折入深谷;坡岸逶迤,有树木偃仰,碎石临流,蒲草迎风。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如米芾所赞, “……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明润郁葱,最有爽气……老年平淡趣高。”“巨然山水,平淡奇绝。”巨然的老师董源画山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山头转折之处叠以矾头,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点飞落, “用笔草草,近视之儿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流荡。 画中群山巍峨,苍茫悠远,树木丛生,苍劲挺拔,崎岖蜿蜒的山路通向茅屋,为宁静的画面注入一丝人文气息,也表现着谈经论道生活的清静。该作清丽古朴,气韵浑厚,以精妙的笔法,呈现浩瀚的山林景致,令人在欣赏秀美的风景之际,感悟禅学的幽深清静,为心灵寻一处净化之地。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