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琐记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物琐记1

爱物琐记——激昂时代的落笔 时间:2010-9-21 11:13:19 文章来源:张振宇       开门见山地说,人若想融入某一历史演变的洪流去感受这个时代的激情,最利索的莫过于看一幅具主题性创作的绘画。因此,我在此撰文驳斥所有说主题性创作是毁掉传统笔墨的说法。新中国那些真正的大家中,哪一个不是高明地把极为天趣的传统笔墨组合成讴歌时代的画卷!而他们的这一身体力行,恰恰折射出他们在那一历史时期的感动,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史诗般值得缅怀和研究的实物。人文地看,他们亦是历史的解说员。在传播艺术价值的过程里,比同时代的所谓不媚权的某一名家更高大,更说明他们才是了不起的艺术家。   天津湖社画会大名鼎鼎的刘子久就是这么一个。其精山水、花鸟、人物,笔墨了得载入青史。更擅作主题之画美名远播,此《支援前线》最能说明主题性创作是否毁掉传统笔墨的问题。该画是在1950年祖国部分地方还没解放,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的大背景下绘就。那个时候党的文艺方针可以说还没得到艺术家们的充分认识,传统山水画能不能为现实服务对艺术家们来说还是一片迷惘,刘子久就已深情无限又笔笔到位地颂扬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难道不值得现在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们和信口开河的鉴赏家们好好反思!一幅美图,洋洋洒洒地记录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热情;真真切切地表达了一个画者面对天地巨变的参与;这才是身为一个艺术家最能打动世人的操守。   《支援前线》既是刘子久的代表作,也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的开始!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共和国六十一华诞! 爱物琐记——落英皆缀井岗山 时间:2010-10-4 18:00:49 文章来源:张振宇       革命圣地井岗山,毛主席的名词 《西江月?井岗山》曾对其作了壮志凌云般的豪情寄写。本文藉新中国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元帅对该词的读后感以飨读者,意在感念井岗山这个“革命的摇篮”。无论是毛主席的词还是陈市长的释文,皆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辞令,字字如丽卉洒满井岗那漫山遍岭,倾情美饰这块昔日中国工农红军执星火以燎原,消灭同胞被剥削、被压迫、从此走向辉煌胜利的英雄地!   井岗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录毛主席所作井岗山词,寄调西江月。此词作于一九二八年夏。当时我军主力赴湘南,敌军企图袭取井岗山。毛主席亲率一个营将敌击退。此词表现出我军以少胜众,不可震撼的英雄气慨。是役井岗山根据地赖以保全,有扭转战局的作用。读此词令人增长志气,可视敌军为土芥。我认为新中国人民应有此气慨,而且已经有此气慨。真可喜可贺。至此词选调之当,遣辞之工,描绘之切,乃其余事。例如在战争中当有炮声雷鸣,而敌已开始逃跑,此敌之起身炮也,此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一九六零年春日,陈毅题记。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诗人。陈市长位数第二亦天下尽知。笔者尤爱陈市长写周恩来总理那首五绝——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其能写出那么激昂又寓意深邃的好诗,自然注解《西江月?井岗山》会极为贴切。至于手稿书法,通篇意气风发而自然奔放,不啻惊世挥毫也!                               2010、9、27 晨于泉城 局部1 局部2 爱物琐记——掩卷唏嘘士夫画 时间:2010-10-7 22:26:57 文章来源:张振宇       回回打开史喻为“元四家”吴镇的这十二段山水卷,人都心神俱邀入画境。掩卷时人自然似丢了魂,纵然画卷已上扣,心神还长时在卷中邀游,余情智唏嘘一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齐白石的恩公陈衡恪所总结文人画四要素的高度全在里了!   士夫画既文人画,指读书为士的官人、文人业余所做的画作。始于唐代大诗人王维,倡导于北宋巨儒苏轼,依我看大成于元,这要归功意趣需借助于良好的笔墨修养。士大夫们籍遣情成图,不能说肯画就能把画画好,无论有否师承,落笔要有成就,都少不了系统地落力学习。苏轼当年心气再高入云,由史至今中国山水画的高度还是在于两宋院体。倒是到了汉人权利旁落的元朝,他族的颐指,士大夫们对仕途的渴望才转向给了心中可寄情的山水墨写。审视整个元代绘画我发现少了宋画的气势,但多了宋画欠缺的情感宣泄。原来中国这一段的绘画可说是由仕途失意的士大夫们在构建,难怪儒化的笔墨大多都笔笔纵情,率真如孩童发语!   吴镇的墨韵在“元四家”中最值推崇。史谓倪云林为隐士,其实吴镇比其更隐。吴每天躲在家画画写字,把胸有千壑绘得景境传神;字气之活,有若灵龙。苏轼的士夫画理想自然是要仰仗其来实现宏愿。   是卷于七十二岁笔墨臻化境时绘就。大清乾隆帝在卷中御题的评语为:“我谓劳工形似者,未如此拙趣超神!”拙为士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