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及完善.doc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及完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及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 李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2002年第12期)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是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观测宏观经济运行与进行管理的“数据库”、“平衡仪”和“晴雨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是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标准语”和“普通话”。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基础统计工作建设和宏观经济核算工作实践,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探索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理论上的禁区和技术难点,取得的很大的进展,基本完成了由MPS向SNA的转换,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回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不仅可以正确地评价这些进展的重要性,而且有助于正确认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它所显示的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和分析研究的依据,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发展,不仅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而且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它是随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变化的,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科学的计划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但是,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并没有完整地实行MPS,而只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采用了一些内容,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不系统、不全面的,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它的缺陷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系不完整,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第二,生产范围狭窄,不能反映包括大量服务业在内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情况;第三,提供的经济信息少,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第四,核算方法单一,缺少联系性和严密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各环节之间联系和衔接情况。 第二阶段为 1985至 1992年。这一阶段是MPS和 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当时采用两种体系相互并存,两者并用的方式,主要是立足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主导思想。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既要考虑有计划指令为主导方面所需要的指标体系,又要兼顾有市场调节为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需要。另外,国际上还存在着东欧和前苏联等采用MPS体系的国家。可以说,这样阶段的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受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这一阶段,我国统计工作者与经济、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研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把两种国民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年》,并付诸实施,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在这一阶段,国家统计局不仅发布以MPS体系“国民收入”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同时发布以SNA体系“国内生产总值”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并且成功地解决了历史国民核算资料的相互转换问题。但是,由于当时在经济理论上还存在一些禁铜,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或多或少受一些传统习惯影响,并且原有的统计制度尚未改革,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受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形势的发展,保留MPS的内容已显得多余,使体系复杂化;第二,体系中机构部门的划分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第三,个别补充表如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等与基本表或存在重复,或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变的多余;第四,受核算基础薄弱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核算内容无法得到实施。因此,这一体系的建立尽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它是一个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过渡时期的体系。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MPS,建立与联合国新SNA接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槁市场经济的思想,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国民经济核算方面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从国际环境看,以前实行MPS的前苏联、东欧国家也已陆续放弃了这个体系,而改用SNA,MPS的国际比较性与通用性已日趋淡化直至消失;我国国民核算工作的实践也表明,MP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