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逻辑学教学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逻辑学教学方法.doc

  浅谈逻辑学教学方法 浅谈逻辑学教学方法 逻辑学是一门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思维的文法,对于构建思维框架,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古今中外若干伟大的逻辑学家的努力,逻辑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强大的学科,在当今学科体系中的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这样一门历史悠久、实用性高但理论性也很强的学科,应该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将是任课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在自己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来了一些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由.L.收集整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借助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   逻辑学在好多人的眼里是抽象的,是晦涩难懂的,因而自然而然也就会觉得它是难学的,其实逻辑学的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很多人都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无意识的运用了多种逻辑知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种隐藏于日常的逻辑知识点,并适时的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讲解概念和与语词的关系时,我们知道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比如说,西红柿和番茄,医生和大夫,火柴和洋火,硬币和钢镚等等,这些都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的叫法而已,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全人类的,而语词只是一种语言符号,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它是约定俗成的。再比如,讲到命题与语句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影视作品中的例子加以讲解:电影《忠烈杨家将》中,杨家将深陷困境,前途未卜,佘太君半夜上山找到鬼谷先生进行占卜,鬼谷先生命弟子交给佘太君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十二个字: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对于这一语句,可以表达两个不同的命题,其一,七个孩子去,只有六个能回来,会牺牲一个;其二,七个孩子去,只有第六个孩子能回来,牺牲六个。运用生动经典的例子,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同一语句表达不同命题这一知识点了。趣味学习可以有效地增加逻辑课程的吸引力,使晦涩的内容易于理解,充满乐趣。   二、案例分析法   公安院校的逻辑教学应该积极的引入公安工作的经典案例进行逻辑分析。比如,在讲授复合命题推理时,可以选择这样一个案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下午,在距北京城区四十里外的田间路旁,发现一具女尸。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立即赶到现场,经周密勘验,获得如下情况:   1.死者系女性,二十五六岁,被强奸,死亡时间,不到24小时;   2.死者头部有二十九处伤,系大量出血死亡,凶器可能是一把直径为2.5厘米的圆形铁锤;   3.死者的右手小指骨折,系抵抗伤;   4.尸体附近没有血迹和搏斗的痕迹;   5.从死者衣袋里的介绍信查得死者叫李凤珍,系上海支边青年,十一月九日从牡丹江坐火车经北京回上海结婚,随身携带两个旅行袋、一个方形背包;   6.在离尸体现场十里远的三河找到旅行包和背包,里面有死者钱物,包内钱物完好,无任何翻动迹象;   7.从现场唯一可疑足迹推断,有一身高1.7米的中年男人到过现场;   8..经查,死者生前与任何人无情感纠葛和恩怨。   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什么结论?   任何案件的侦破,在取得了一些客观真实的材料之后,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和逻辑分析了,从而得出所需要的结论,那么,下一步,就是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筛选,归纳,运用所学逻辑知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作出如下分析:   (一)关于作案动机   针对案件收集的有关情况,我们可对凶手作案的动机作出如下猜想,凶手的作案动机或是情杀,或是仇杀,或是财杀,或是奸杀。依据情况1、2、3、8,可以排除情杀和仇杀,依据情况1、2、3、6,可以排除财杀。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凶手的动机为奸杀,这里结论的获取应用了相容选言命题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二)关于作案环境和作案现场   根据情况2、4,应用推理可以得结论:发现尸体的地方不是第一现场。因为如果这里是作案现场,尸体附近应该有血迹和搏斗的痕迹,而这里没有血迹和搏斗的痕迹。所以,这里不是作案的现场,这个结论是应用蕴涵命题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得出的。   那么,第一现场究竟在哪里,根据收集到的相关情况,凶手作案的现场或在别处野地,或在附近农户家中,或在城区。如果犯罪分子在别处野地作案,则没有必要移尸至此;如果在农村家中作案,现场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五华里左右,尸体不包装并且携带那么多东西,一人一次徒手不可能搬运出来,往返搬运很容易被人发现,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罪犯可能在城区,这一结论是应用相容选言命题推理得出的。   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结合背景情况我们可以作如下推理:   如果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