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体常识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常识 古代的文体 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韵文 包括诗、词、曲、箴铭、歌谣等 2、骈文 也称四六文,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文体,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以偶句为 主,讲究平仄、对仗。 3、古代散文 主要包括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 古代散文之史传文 史传文首创于司马迁(后为历代正史仿效),无论是“本纪”、“世家”还是“列传”,都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如《垓下之战》(《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些文章不但记叙了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为,也有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如项羽的帐中悲歌,廉颇的居功自傲及负荆请罪,突出了人物个性。除了史传外,还有文人所写的单篇传记,一般写普通人的事迹,写法灵活多样,内容有所侧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的某些思想情感,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此外还有自传,自述生平,兼书写怀抱或抒发感慨,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史传文,又叫“历史散文”。主要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編 年 體 編年體,是按時閒順序敍述歷史的著作體裁,因其爲中國最古老的著史體裁,故《隋書·經籍志》稱之爲“古史”。 編年體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後創體,《左傳》完善其體例,荀悅《漢紀》創斷代編年體,司馬光成通史編年體。其他的編年體史書,還有綱目體、起居注、日曆、實錄、東華錄等。 明 談遷《國榷》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 《国榷》以《明实录》(系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终至明熹宗朱由校,共计十三朝,三千零四十五卷 )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綱目體以編年爲序,簡記大事爲綱,補充注說史事爲目。有宋 朱熹《資治通鑒綱目》等。该书记事,起讫一仍《通鉴》之旧(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 。其内容除保留《通鉴》所述基本史实外,于史事亦有所订正与增补。 国别体 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 ,如《国语》《战国策》。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 紀 事 本 末 體 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爲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爲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爲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閒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 古代散文之说理文 说理文是说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文论、事论等。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很多议论性的章节片段,都可以看作是论说文,如《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荀子》中的《劝学》。单篇的论说文,最早的是汉初贾谊的《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论说文可以细分为论、说、辨等若干小类。 论 偏重于论理,一般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系统的论述。如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 “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说”偏重于申述,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多一事一议,如韩愈《师说》《马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苏轼的《日喻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辨 偏重于辨别、反驳、订正。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讳辨》。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古代散文之杂记文 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