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梧桐化学成分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梧桐化学成分的研究.doc

  海南梧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 目的对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 研究 。 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制备色谱技术对海南梧桐树叶的水煎煮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丁香醛)和莨菪亭。结论 此2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海南梧桐;莨菪亭;香豆素类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leaf of Firmiana hainanensis. Methods The poundes n chromatography and identified by spectral data. ResultsThe pounds ethoxyl benzaldehyde (1,syringic aldehyde) and scopoletin (2), ConclusionThe t Firmiana hainanensi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iana hainanensis; Syringic aldehyde; Scopoletin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为梧桐科梧桐属植物,常绿乔木,为海南特有植物。海南梧桐在海南的分布范围较窄,仅见于海南昌江,喜生于沙质土壤[1]。梧桐属植物作为一种传统药物有着悠久的药用 历史 ,具有多种医疗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梧桐“子,气味甘,平,无毒。捣汁涂,拔去白发,根下必生黑者”。江苏新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大辞典》在梧桐条下记述了梧桐叶 治疗 高血压的疗效研究,表明梧桐叶糖浆制剂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于雪雁等[2]报道用梧桐叶濯足汤辅助治疗红眼病较单纯使用氯霉素效果更佳(治愈时间分别为3.11 d和5.77 d)。近年来对这一传统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在深入,Bai等[3]报道从梧桐中分离得到3种萘醌二聚衍生物,Son等[4]报道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安定作用的新木脂素化合物,《中药大辞典》中也曾记载腹腔注射梧桐叶浸膏可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海南梧桐与梧桐为同属植物,20世纪90年代何平等[5]对海南特有植物进行的初步抗癌筛选中发现包括海南梧桐在内的25种植物显示出细胞毒作用。本实验室在进行前期活性筛选实验中也发现该植物叶水提取物对人子宫颈细胞瘤(Hela)、鼻上皮细胞瘤(KB),和黑色素瘤(B16)等癌细胞株呈现体外细胞毒作用。但迄今对海南梧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有   2 方法 与结果   2.1 提取与分离   海南梧桐叶2.5 kg(阴干物)水煎煮提取3次(2,1.5,1 h),合并3次提取溶液,浓缩得浸膏(约280 g)。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先用去离子水洗脱至柱流出液近无色,继用30%,60%,90%乙醇溶液分别洗脱。收集30%乙醇洗脱物,浓缩得浸膏(117 g)。30%乙醇洗脱浸膏用硅胶吸附后分别用氯仿、醋酸乙酯和乙醇洗涤,其氯仿部分蒸去溶剂后得到约420 mg洗脱物。经30 g硅胶H柱色谱,石油醚醋酸乙酯(32)溶剂体系分离,TLC 检查,合并相同斑点(得6个洗脱物)。最后经制备HPLC(ODS,C18 ),甲醇乙腈水(30565)洗脱, 得到化合物1(淡黄色针晶,5 mg)和化合物2(黄色针状结晶,7 mg)。   2.2 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1   黄色针状结晶,mp113-114℃,三氯化铁反应(+)。1H-NMR(300MHz, CD3COCD3)δ∶ 3.92(6H,s,OCH3), 7.24(2H,s,H2,6), 8.29(1H,s,OH), 9.82(1H,s, -CHO);13CNMR(75MHz, CD3COCD3)δ: 191.2(CHO), 149.1(C3,C5), 143.1(C4), 129.1(C1), 107.9(C2,C06), 56.7(OCH3)。以上数据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