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二).doc

  清代市镇管理初探(之二) 【 英文 摘要】Based on abundant historical evidence, the author examinesthe management of to a vriety of anglesand draangement of the Qing governmenthad tanagement of the Qing any factors; 4) the offi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oaintained closelinks ental management system. 【 正 文】   官方对于市镇的管理受到诸种因素的限制,真正在市镇管理中全面发挥作用的是民间基层 社会 组织的实体。清代市镇虽百业聚集、五方杂处,民间基层社会组织的实体却仍是家族宗族乡族系列,或宗族色彩乡土色彩强烈的行帮组织。这是由于很多市镇是 农村 集市随着商品 经济 的 发展 膨胀升格而成的,原有的土著大族成了城镇的基本居民,他们往往本就是“开市者”而拥有集市资产——铺舍栈房,或者自营工商,或者赁铺取租。租赁商铺的主要是外姓或外地工商业者,这些人又各有自己的宗族乡族组织。   如江苏嘉定方泰镇在康熙年间由“气象兴隆、枝叶蕃衍”的陈严两姓创市,此两姓“以猗顿之术起家,为一镇领袖,一镇化之”,“各铺户皆日长炎炎,由是房屋陆续增添,街衢渐次改观,布庄开张,典商望风而至,百货骈集,遂成闹市”(注:嘉庆《方泰志》卷1,《发凡》。)。   而马陆镇则有歌形容行业的家族色彩:“贸易财源赖布商,铺街老圃业成行。朱家茶食陈家酒,沈氏花行韩氏粮”(注:嘉庆《马陆里志》卷7,《杂类志·岁序》。)。   光绪《常昭合志》卷5《市镇志》载有76个市镇,其中43个占一半以上有与家族宗族有关的记载。这应该可以说明 自然 形成的市镇与家族宗族系列的天然关系,家族宗族系列在市镇中仍具有基础性实体社会组织的色彩。 江苏常熟昭文两县市镇与家族宗族有关的记载 传统上以手 工业 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化城镇更为典型,仍是宗族系列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这是由于该地区的宗族组织垄断和控制了整个手工业流程。一般是巨族控制主要行业,如佛山陈氏把持铁冶业,梁氏把持陶冶业,景德镇冯余等姓控制陶瓷业等;寒族控制次要行业或手工业工艺流程中的某一工序、某一关键技术,如佛山有宗族世以挑泥业为业,景德镇童氏世以举火为业,魏氏世以结窑为业等,均世代相袭不传他人(注: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14;道光《浮梁县志》卷5。)。苏州织缎业中“结综掏泛”业、“捶丝”业、“牵经接头”业、“上花”业,也“均系世代相传”(注:《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8、170页。)等。其他行业的情况也类似。以宗族、家族为单位的工商业者为了保持生产销售上的垄断地位,往往实行技术保密,有“传儿传媳不传女”之说。如北京同仁堂从购买药材到称药配药包药,全不假手外人(注:《工商史料》(1),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苏州金钱业规定:“不得收领学徒,只可父传子业”(注:《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8、170页。)。他们的生产生活中,还是家族、宗族系列作为实体在发挥作用。   家族、宗族相互联结,组成以约、会、堡、团等名目出现的乡族组织。这些乡族组织在很多市镇,已从仅仅发挥 政治 军事文化等单方面作用的民间团体,发展成为各乡各姓综合功能的共同体——地方自治性组织。   市镇乡族联合自治组织的核心事务是各姓各族共同的祭祀,多由参加在内的各姓各族出田出钱,轮流值年,同时取得该联合组织中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祭祀之外,这些组织兼而负责各市镇治安联防、协调各宗族利益冲突、整肃当地教化风俗等。如双林镇志有一吴总管祠,本为吴氏宗祠,祀吴氏始祖元朝巡检吴宪卿,后其六世孙改建,扩为祠堂,前建大殿奉本境土地夏禹之神,乾隆四十八年(1783)裔孙吴焕勋为首重修翻新,因其曾被推为乡约长,“于是额为‘乡约所’”,每年2月2日有“ 社会 ”。双林镇志记载中,除各个总管庙、总管堂、土地庙、佛道庙观、先贤祠堂外,定期举行社会、“百戏杂陈”、最热闹、规模也最大的东岳庙,“兼司乡约所”,或许是该镇联合自治的乡族组织之一(注:民国《双林镇志》卷15,《风俗》。)。下表编自[日]田仲一成《 中国 的宗族与戏剧》中所列“浙江鄞县市场地戏剧表”,从中可见这类组织的情况。 清代浙江鄞县祭祀组织 而市镇中各姓各族为了协调矛盾、组织共同的防卫治安、生产活动、交易活动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往往共拜某神明或古代贤者名士为地方各姓各族的共同始祖,以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构筑联合自治的乡族组织,美国学者苏耀昌称之为“‘虚拟的宗族’联盟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