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_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8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特点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一种科学的态度,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永无定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真理不可以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故④说法也是错误的。答案为A。 命题角度5 追求真理的过程 高考扫描:2014年山东,35,选;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2,选; 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39(2)(3),非选;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2,选;2012年安徽,11,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山东文综,35,4分)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19世纪以来,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即真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B项否认了人类的认识能力;D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答案为C。 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 热点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 推动城镇发展 材料一 2014年9月29日,中国城镇化创新发展峰会在中华世纪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指出,①有人说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这种理解太简单了,也有偏差。城镇化应该是一个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进程,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实现资源、文化、产业、居住的平衡与融合的过程。我们处在一个经济、技术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变革的速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快、这么颠覆、这么无情。②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也是在变革中逐渐形成模式,在调整中不断前进的,本届峰会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变革”,在变革中成长、在变革中发展、在变革中积累! 材料二 ③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2014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指出,④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多给支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①: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关键信息②:物质与运动,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创新和发展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关键信息③: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责任,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关键信息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人民群众的地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认识。 分析:(1)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对于城镇化,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 (2)城镇化应该是一个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进程,是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实现资源、文化、产业、居住的平衡与融合的过程,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我们处在社会变革的时代。 热点分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突破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实践 1.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物质活动。 2.特点 、 和 。 客观世界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辨别区分 实践的社会性强调横向上的合作,实践的历史性强调纵向上的变化。单个人的活动,最终也离不开社会关系,其劳动也是社会合作的结果。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唯一 辨别区分 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 三、真理 1.含义 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的 反映。 2.特点 客观性、条件性、 。 3.真理和谬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