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docVIP

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 ——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 内容摘要:施琅与其叔施福所率军队为郑芝龙部下的主力,早年,施氏叔侄有随郑芝龙降清的历史,并为清军作战。施琅再次回归郑成功部下,攻袭南明大将郝尚久、郑联,反对郑成功勤王,表明他对清朝的态度十分暧昧。郑成功将其驱逐,是海上武装内部拥明派铲除亲清派的一场权力斗争。郑成功取胜以后,这支海上武装才成为南明的军队。 ? 关键词:郑成功 施琅 南明史 权力之争   1651年的厦门事件中,郑成功诛杀大将施琅的父亲与弟弟,迫使施琅离郑出走,进而降清。研究明郑史的学者多叹息郑成功这一决策错误,从而化友为敌,埋下32年后施琅率清军攻克台湾消灭明郑政权的种子。我认为:郑成功与施琅的斗争其实质是海上武装中拥明派与亲清派的一次冲突,施琅随郑芝龙降清后,其政治态度一直倾向于清朝,而郑成功的政治倾向是拥明,他与施琅最终分道扬镳不是偶然的。 一、从施福到施琅——作为郑氏重臣的施氏叔侄 施福的崛起。施福在郑芝龙的部下是后起之秀,郑芝龙率海盗队伍降明,部下多叛明入海,仅剩下少数原部跟随郑芝龙。郑芝龙在福建官府支持下重组军队后,对其老部下并不十分信任,而是提拔了一些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施福既为其中的一员。施福为施琅的堂叔,晋江衙口人。衙口距郑芝龙安身的晋江安海镇不远,郑芝龙起用施福,是在重用老乡。据施伟青的考证,施福十八岁时投入郑芝龙的部下,其时为郑芝龙降明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二年[2]。施福应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因此很得郑芝龙信任,施琅为其所写的传记云:“叔讳福……少倜傥,有大志。年十八投笔从戎。于时海寇蜂起,巨魁角立。叔与郑芝龙密策方略,有向化者,说降之;倔强者,破灭之。海氛以靖,叔之为谋居多。因得与郑同奏肤功。郑补南粤游击,叔补中军都司。时崇祯四年也”[3]。可见,施福是郑芝龙的智囊。他投入郑芝龙部后,仅仅三年时间,既升任中军都司,郑芝龙对其宠信,由此可见。 施琅加入郑芝龙所部。施琅自称“生长滨海,总角从戎,风波险阻,素所履历”[4],看来,他很早就进入军伍,当兵为生。崇祯十六年,施琅“年二十三,访族父故总兵福于安平军”[5]。其时施福在郑芝龙帐下已经很有影响,施琅得其推荐,很快在郑军占有一定位置。明末福建灾荒频频,饥民起义,遍及全省各地,郑芝龙所部在各地镇压民众起义,其中,施福与施琅都起了很大作用,“会泉郡山寇四起,当事稔公(施琅)能,命率师剿捕。挥戈一指,贼亡魂溃散。后先廓清山寨三百余所,活民命不胜计……当事上其功,拜游击将军”[6]。其时,施福以尚谋得到郑芝龙的信任,而施琅以勇冠三军,施氏叔侄在郑军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而施氏叔侄也因为给郑芝龙效力,获得高升,施琅因战功得授游击将军,施福的地位应在施琅之上。弘光政权建立后,给各地官员加官晋爵,施福得授都督之衔,而施琅得授副总兵。总之,从明末到隆武时期,施氏叔侄已经成为郑芝龙的骨干,所部为郑芝龙的“中军”?[7]。可见,郑芝龙的主力部队是由施氏叔侄率领的。 隆武帝即位后,施福与施琅在铅山前线作战,颇有战功。我在《论隆武帝的战略问题》一文已有叙述[8]。大致说来,当时的施福与施琅是张家玉的战友,张家玉抗清的功绩,在史册中多有记载,而其战功的取得,大多与施福所部有关。隆武因此给施福等人加官,施福被封为武毅伯,而施琅为佥都督、左冲锋,这都是明朝武将中的高级职务。 在隆武朝,郑成功也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他被隆武帝封为御营指挥。后来,因施福的顶头上司郑彩消极作战,隆武帝一怒之下免去郑彩的职务,而以郑成功取而代之。其时,郑成功驻兵光泽县的杉关,而施福与施琅在崇安县的分水关,二地皆为江西入闽要隘,有必要统一指挥。隆武二年六月十六日之后,隆武帝“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铳器火药,即令二部给发”[9]。文中所说的大安关即是崇安境内的分水关,隆武帝将崇安的军事交给郑成功,说明当时郑成功已成为施福与施琅的顶头上司,隆武帝此举是想加强对施福与施琅的控制。不过,郑成功所在的杉关与分水关相距有二百里之远,郑成功对施福只能摇控,并不能切实领导他们。 施琅第一次背叛郑成功。在隆武后期,郑成功的政治态度与郑芝龙发生对立。郑芝龙业已暗地里决定降清,而郑成功仍然忠于隆武帝。郑芝龙为了给清军入闽扫清道路,下令从前线撤军,郑成功抗命不从,仍然在杉关前线坚持到最后一刻。在郑氏父子冲突中,施氏叔侄选择了郑芝龙,“芝龙既回安海,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饷,亦撤回安海。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兵,惟所遣守关主事及内臣数员侦探敌信以上闻耳”[10]。按,施福与施琅作为郑成功直接管辖的部将,他们却不听郑成功的号令,直接退至安海,依附郑芝龙,这说明在施氏叔侄眼里,郑芝龙比乳臭未干的郑成功重要得多。施福与施琅从崇安前线撤军,不仅是对明朝的背叛,也是对郑成功的第一次背叛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