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

2009年9月 中州学刊 Sep.,2009 of No.5 AcademicJournal 第5期(总第173期) Zhongzhou 【易学道家研究】 《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 经 纶 (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对《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主要释义为“造作”、“巧故”、“智巧”、“人为”、“分别之 心”、“有心而为”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庄子》的主旨,却遮蔽了“故”之深蕴奥义,失去了文本原句应有 之义。从训诂方面、篇章结构方面及《庄子》的哲学思想来分析,“故”应当释为“困苦”、“苦难”、“变故”、“意外的 事变”、“不幸的灾祸”等,指遭遇的偶然现象,与不可知的、不可抗拒的绝对必然性“命”相对应。“无以故灭命”即 不要以一切困苦、苦难、意外的事变或不幸的灾祸等纯属偶然的现象,来否认自然之命的必然性,进而丧失了与道 或命同体的状态,这种释义既表现了《秋水》篇的相对论观点和《庄子“齐”原理,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庄 子》哲学的顺命观。 关键词:庄子;无以故灭命;故;命;顺命观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庄子·秋水篇》:“故同:无以人灭天,无以故 同,为方便起见,还是先看看各主要注释本的解释。 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这四 如陈鼓应先生释“故”为“造作”,即“不要用造作来 个命题(即三个“无以”,一个“谨守”),是该篇全文 毁灭性命”④。陈先生释义此句时附上了其他一些 的总论和核心,总揽r全文的要旨(以下简称“叫命 学者对“故”的释义,如陈寿昌说:“有心日‘故’, 题”)。对“无以人火天”,“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 ‘命’,天性”;刘师培说:“‘无以故灭命’,‘故’即巧 失,是谓反其真”三命题的注解大体相同。而对“无 故之故,国语晋语云:‘多为之故,以变其志。’语例 以故火命”中“故”,在不同注本里,对其释义各异, 正符。郭注:‘不因其自为而故为之。’非也。”徐复 未得确解。虽然《庄子》一书的内外杂篇的有关作 观先生说:“‘故’是后起的生活习惯。”②由清人宣 者仍有争议,f日本文是庄子及其序周学派为整体的 颖著、王辉吉校注的《庄子南华经解》释“故”为“分 思想表达。笔者拟对已有的主要释义进行列举分 别之心”⑨。以上释义影响很大,已成为当今主流注 析,并立足于文本,从训诂、《秋水》篇章结构和语 解,今人读庄大多予以引用采纳。如其后韩林合释 境、“故”与“命”对举及《庄子》哲学思想等方面对 之为“分另U之心”,“不要因为分别之心而拒绝安命, “故”的释义尝试性地进行新的探释,以希尽可能地 进而丧失与道或命同体的状态”(垒)。宋志明认为: 趋近文本原句“故”之原义。 “‘故’是违背规律的私智技巧。”⑨傅佩荣释“故”为 “智巧”:“不要用智巧去破坏命运。”㈣安继民、高秀 一、主要释义及疑点分析 昌趋同陈鼓应释之为“造作”⑦。孙通海先生也同 学者对《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不 样认为:“故:有心而为,造作。命:天理。”“不要有 收稿日期:2009—旬5—-25 作者简介:经纶,男,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哲学所讲师。 160 万方数据 庄子》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