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生的智慧--舌尖上的健康
养生的智慧--舌尖上的健康;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
及时发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隐患。
当疾病刚刚萌芽时,可以自行消灭。
不给自己凭空制造疾病。;身体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态叫体质。
了解中医体质学说,是掌握养生奥秘的基础。;什么是瘀血?答案:血液不正常地停留在身体某些部分即为瘀血。
严重程度:相当比例的现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 ——《黄帝内经 素问》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黄帝内经 灵枢》;;;;;;肝癌患者的舌图:;;1、舌边舌尖有瘀斑、瘀点。
2、舌下静脉怒张。
3、舌尖向一侧偏斜。
4、舌质颜色青紫。;1、记忆力减退。
2、咽喉干,总想用水滋润。
3、口唇、目眶色黑暗。
4、皮肤干、或有红色或青色血丝浮起。
5、身体有固定痛处,夜重昼轻。;1、外伤导致瘀血。如汽车碰撞、手术
2、情绪郁闷、生气导致气滞血瘀。
3、受寒导致瘀血。
4、气虚导致瘀血。;瘀血出现最危险的位置:心脏。
调理心脏瘀血的简易方:
每天:三七粉0.5克、西洋参粉0.5克。温水冲服,每天一次。(孕妇忌服);配料:三七粉1—3克、鸡腿骨五、六根。
制作方法:将鸡腿骨捣裂,然后与三七粉一起煲汤。
服用方法:纱布过滤,每天吃饭时饮用,坚持到骨折恢复为止。
孕妇忌用。;配料:中药店购买的地龙50克。
方法:用食物粉碎机,将地龙打成粉末,然后放入锅内翻炒,待微微发黄后闭火。然后每天温水冲服5克,如果装入胶囊服用更好。
连用三天,如改善,用到五天即可。
孕妇忌用。;气虚体质: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面色晃白、动辄气喘。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黄帝内经》;;1、舌体胖大。
2、舌苔满布、水滑。
3、舌边有齿痕。;1、缺乏运动锻炼。
2、久病体虚、过度劳累。
3、喝冷饮,伤脾阳;吹空调,伤阳气。
4、错误的喝水方法。;;湿热时节: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熬水,放入冰糖,代茶饮。
寒湿时节:做菜稍放:白蔻仁、砂仁、花椒等辛香调料燥湿暖胃。每晚用川椒十几粒,熬水泡脚,燥湿温阳。;怀山药90克、薏苡仁150克、芡实30克。研成粉末,每天一调羹,与小米熬粥。
如何识别地道的怀山药?;气虚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现代人血虚者非常多,尤其是孩子、白领和妇女。
“血虚”与西医的“贫血”比较相似。;“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身有所伤,血出过多,……四肢懈惰不收。” ——《黄帝内经 灵枢》;;1、血虚之人健忘、失眠。
2、有黏膜的地方颜色浅。
3、易于疲劳,下午为甚。
4、夏天手脚温暖,冬天手脚冰凉,怕风、怕冷。;1、脾胃虚弱,无法吸收营养,化源不足
2、思虑过度,耗伤心脾之血。
3、妇女一生失血机会很多,未能滋补。;食疗方——玉灵膏(清 王孟英 )
药店买:龙眼肉300克、西洋参粉30克。
方法:放入碗中,搅拌均匀,上锅隔水蒸,小火蒸四个小时。每天一羹匙,开水冲泡服用。(孕妇忌服);阴虚的症状:眼睛干涩、口干喜冷饮、手脚心热、易于脱发、耳鸣、心烦、睡觉盗汗、腰膝酸软、脉搏跳动快。;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黄帝内经》;;;;生地9克、沙参9克、麦冬9克、枸杞子9克、石斛6克、当归3克 、猪龙骨一节。
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儿童去掉枸杞子,加:怀山药9克、莲子肉6克、薏苡仁9克。
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弱的体质; 肝气不舒;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黄帝内经》;;肝气不舒的表现;情绪如何影响我们身体?;化解七情之道;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泻心火的食疗方法:;疏肝安神的小方法:;健康之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