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开启千古之谜.docVIP

【附庸风雅】《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开启千古之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庸风雅】《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开启千古之谜

【附庸风雅】《和田玉鉴定与收藏》:开启千古之谜 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 欢迎关注分享?历史文化与人生智慧 诗词鉴赏,文玩博览   通读了岳峰的《和田玉与中华文明——和田玉鉴赏与收藏》(以下简称《和田玉与中华文明》),我发现,和田玉与中华文明是这本书的一条清晰脉络。爱玉之国、崇玉之邦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久、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而且从未间断,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   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和田玉器。显然,最早发现和利用和田玉是昆仑山北坡的原始部落,他们对和田玉的认识和开发也必然早于这个年代。西域与关中地区及中原相隔甚远,和田玉要由近及远输送到内地,无疑要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凿通这条运输线。这条贯通东西方的“玉石之路”就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至少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和商贸交流的第一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这条源远流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更是边疆与内地、各少数民族与中原人民共建中华文明的生命线。   中国人对玉的喜爱和崇拜促使我们的祖先在不断筛选玉石的过程中优胜劣汰,逐渐公认和田玉是“真玉”,是中国玉的精英。我国著名玉文化专家杨伯达指出:“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阗玉为主体的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000多年前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经鉴定其玉材大部分来自新疆和田玉。一个墓葬足以撑起一座博物馆,这只是当时爱玉崇玉、特别推崇和田玉的冰山之一角。据《逸周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打开商代的藏宝库,看到的玉器上亿件。后经考证,认为周灭商得宝玉1.4万件,这足以让今人瞠目结舌。   随着历史的进程,如在春秋战国玉文化的演变期,各诸侯国之间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来往,都离不开精美的玉器,仅这一时期新疆提供的和田玉就有1100吨左右;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玉文化的发展期,和田玉大行其道,秦始皇的“传国玺”开创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以上等白玉治印和精密的白玉器皿彰显皇家气派的千年风尚;到隋唐玉文化的繁荣期,精美玉器玉材基本上用和田玉,并以白玉为贵;宋朝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超过唐代,于阗国将玉列为贡品的首位;元朝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开采,《渎山大玉海》(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编者注)开创和田玉山料琢制大型器物的先河;明代虽说有“粗大明”一说,而以玉雕神工为代表的陆子冈树立了中国治玉史上第一大家的形象,玉匠云集北京、扬州、苏州,出现了许多令人称绝的和田玉艺术珍品;清朝是玉器艺术的鼎盛期,“和田玉、乾隆工”盛极当朝,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珍藏的上万件清朝玉器,其中99.9%是和田玉。   同样,在世界国宝级艺术品收藏中,和田玉也以其显赫的地位和它特有的价值被各国博物馆珍藏。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的东周时期的精美玉器,全部是用和田玉制作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微博]珍藏的中国玉器,玉料基本上来自昆仑山;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章“中国印”,用的也是和田玉。   以玉比德   纵览历史数千年,国家之宝,皇室之珍,连城之璧,皇帝之宝,盛世之藏,都离不开和田玉。“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藏布帛。”同样反映我们的祖先对玉是何等的尊崇。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进一步赋予玉以神灵的象征、礼仪的象征、财富的象征、艺术的象征、吉祥美好的象征等。《周礼》中明确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同样,玉礼器还严格区分君臣百姓的政治地位,“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君臣次序、尊卑等级、长幼辈分、地位高低都通过玉来表现。《周礼》有关用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文化、艺术、思想、伦理、宗教等诸领域,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成为天地鬼神、王权、财富、人格的象征或化身。   “以玉比德”是中华文明伦理道德的一大创举。我国最早提出玉德说的是管仲,他提出玉有“九德”。孔子开创了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在道德论的基础上,提出玉“十一德”说,包括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孔子的“十一德”比管仲的“九德”有所发展,更加全面,儒家学说的精神得以反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玉德学说。   继孔子之后,战国末期的荀子又提出“七德”说,还有许慎的“五德”说。玉德学说是中国玉文化的一大建树,它为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尊玉,提供了精神支柱。从此,和田玉也由单

文档评论(0)

xvli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