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哀江南赋序
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哀江南赋序 课次 6 授课时间 2016 年 月 日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授课方法
教授法 问答法 讨论法
授课时数
2 教具
基本教具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了解梁代兴亡、庾信的家世、南北朝文化合流对文学的影响以及赋体特色。
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审批意见
教学重点 1、体会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2、感受作者故国乡关之思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2、感受作者故国乡关之思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教 学 设 计 附 记 哀江南赋序
一、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幼敏而好学,博通经史,犹善吟咏。出身梁朝名族,其父庾肩吾是当世名士。
信为昭明太子东宫讲读,年仅十五。适十九岁,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与徐陵皆充选。信与陵才学相埒,为文并重绮艳,“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一文出,都下莫不传诵。”(《北史·本传》)竟形成新诗风,所谓“徐庾体”。
侯景乱起,受命率兵驻守朱雀船(今南京朱雀桥),望敌而逃,一直奔到江陵。梁元帝于江陵继位后,任右卫将军,封武康侯。
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庾开府。留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由早期的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哀江南赋》和《拟咏怀》诗可为代表。有《庾子山集》。
二、简介汉赋
(一)汉赋兴盛的原因
1、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
2、歌颂明世盛德是历史的传统。
10’
20’
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续页)续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帝王的提倡和时俗的爱好。
4、文体演变的必然性。
5、汉代文字学研究勃兴对汉赋兴盛的影响。
6、汉代辞赋英杰的兴起促进了汉赋的兴盛。
(二)汉赋的发展过程:骚体赋――大赋――小赋
(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三、课文梳理
开篇一段概括了作者命运转折的两件亡国大事件。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庾信奉命使西魏,几乎同时,西魏发兵五万,江陵失陷,梁国从此灭亡,庾信被滞留长安。侯景暴乱时,他失防而逃。
其后出使魏国,不但结盟使命没有完成,反遭遇魏梁两国敌对矛盾激化,“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社稷将倾,拯救国家忠臣良将义不容辞,可他却被扣西魏,动弹不得,此乃痛心之处。
“昔桓君山之志士,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及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著书作序是庾信在绝望中为自己寻求的最后慰籍,也是暗淡失色的生命中点燃的唯一亮点,是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为自身寻出的生存理由。仿效桓谭、杜预、潘岳、陆机等人,作赋写序,弥补辱家败门的不幸。本名门之后,但生逢乱世,做官失职,且救国无门,实是有辱祖宗,庾信于万般无奈下转而作诗,述家风,借先人荣光为自己羞愧的颜面挂一丝光彩;陈先德,以为自己对先人的愧疚做一些补偿。这是作赋的缘由。“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直白地表明全赋以悲家国沦丧为主调的宗旨。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將軍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荊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橫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义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首六句用冯异、荆轲两典,兴起出使西魏,有往无归的喟叹。接着反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毛遂定盟而还的故事,自伤使命不成年事已高,然而归途飘渺,只能像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如行人季孙那般,留住在西河的别馆,其悲痛惨烈,不减於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於地,头破脑碎;也不减於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这四句以不见钓台移柳,不闻华亭鹤唳,喻自己怀念故国而不可见。这段古代忠臣良将义士的故事,饱含作者立功无望、仕周无奈、忠於故国,思乡难归的复杂感情,悲苦欲绝的痛心和日暮凄凉的境况,宛然可见。
最后一段感叹梁朝的腐败而亡。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