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高三中期考试古诗文评分基准
翻译、古诗及语用题评卷说明 7题:文言文翻译 (1)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 。 译:(朱衡)弹劾罢免了曹濮副使柴涞,从重制裁不服从命令的官吏士卒,于是泛起了(一些)毫无根据的议论。(关键词句“绳”、“浮”、“ 吏卒不用命者”各1分,句子大意2分。) 绳:制裁、惩罚、处治、(严)惩、(重)罚、(狠狠)整治、把……绳之以法 吏卒不用命者:不服从命令的官吏士卒(定语后置句) 浮:毫无根据的、对朱衡不利的、不满的、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 (2)给事中吴时来言:“以一堤捍群流,岂能不溃?宜分之以杀其势。” 译:给事中吴时来进言:“用一条堤坝抵御众多河流,怎么能不溃决?应当对它们分流来减弱水势。”(关键词“捍”、“分”、“杀”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捍:抵御、抵挡、阻挡、拦截(“捍卫”不正确) 分:分流、把水流分散开 杀:减弱、削弱、降低、遏制 8题: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既要把握人物的身份处境、生活状貌等外在特点,更要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意绪。既要结合身世,“知人论世”;又要紧扣诗句,“以意逆志”(探察诗人的个性情操、思想感情)。词人受北宋党争牵连被加罪贬官,谪宦江城自然心怀郁愤;追求隐士的淡然超脱,既事出无奈,又心有不甘。比较上片末两句和王维“行到水穷处”的诗句,便可见出二者的不同。词人其实和大多数不得志的传统文人一样,处于“仕与隐”的矛盾纠结之中。因此,分析词人的形象要写出这种“超脱并痛苦着”的两面性。 题目:结合上片中词人的处境和生活状态,赏析其“谪宦”形象。(6分) 参考答案:词人被贬江城,困窘无着,与野寺残僧相依而住,过着在松间捣药,在竹林漫步的隐士生活。山溪已尽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时茫然远视。身为“谪宦”的词人表面上悠闲超脱,实则处境孤苦心怀郁愤。 评分细则:共6分,分析诗句3分,宜全面解读精炼表述;赏析形象3分,要写出两面准确概括 9题: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幽禽”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贬官异乡,内心怨愤悲苦而产生的思乡盼归(“归隐”也可)之情。下片借物抒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词人怨愤孤苦,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麻醉自己,但幽禽的叫声却告诉“醉耳”更告诉心灵,心底的悲苦其实并未消减。那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叫,正喊出了作者的心声。(共5分,感情2分,作用3分) 细则:感情方面(答“悲苦”和“思归”各1分),意象作用方面(写出幽禽叫声凄切,有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的作用2分;写出叫声有“不如归去”的谐音效果1分) 问题作答例析: 表现一:分析不全面(抓住部分,忽视整体) 例:通过对谪宦在江城无钱购置房屋,在破庙中与僧人在一起生活的困苦生活的描写,折射出“谪宦”贫困、穷苦、无所依靠的悲惨形象。(2分) 表现二:理解不到位(流于表面,不够深入) 例:谪宦在江城没有房屋购买,与山间寺庙的僧人住在一起,在松林间菜药材,在竹林间漫步,走到溪水的尽头,坐看云起云落,描写了一位隐修之士素衣着身,悠闲自得的谪宦形象。(3分) 例:刻画了一个失意落魄却悠闲恬适、乐于自然的谪宦形象。 表现三: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环节不全) 8题:①生活困窘。贬谪到江城无钱来买房屋,只得住在山间的野寺里。②孤独无依。词人独自生活在山间,与野寺相依伴,写出他的孤独。③生活悠闲。在松间捣药,在竹间漫步,漫无目的,写出一种悠闲之感,也写出一种无事可做的心酸。④表现一种贬官后的悠闲而又凄凉之感。(提倡“先总后分”) 9题:“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一只杜鹃到底有何事,却发出如此悲苦的啼声呢?作者托物言志,寄情于景,通过把感情都寄托在幽禽身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苦,“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句话仍表现出了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幽禽”烘托了作者的悲苦,同时也代表作者渴望回归田园的隐士之心。(应该“据问作答”,先答词人的情感,再分析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表现四:分析过于简单、生硬、牵强。 例①:下片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写一个杜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托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借景抒情,来反映衬托自己的情感。(3分) 例②:“幽禽”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暗喻纷扰在耳边响动,作者却想要归隐。(1分) 16题:这种补写题曾在2010年课标卷中出现过,它体现了一种综合考查的特点:概括压缩、衔接连贯、简明准确等能力要求都有涉及。所以,做这种题不能仅凭语感,还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分析推导的方法。 (1)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概括压缩 (2)注意语段中分句间语意关系:关联词(非但……反而……,尽管……但……) 答案细则: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①民族语言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要有陈述对象——民族语言,有“影响”“冲击”“变化”的意思即可
文档评论(0)